【資料圖】
“東邊這棚婆婆丁就剩這些了,今天就得起出來,客戶等著要呢!”年味兒還在,鐵嶺縣雙井子鎮泡東村村民張麗又開始忙碌起來,“過年這幾天,大魚大肉吃膩了,都想吃點爽口的蘸醬菜,咱這婆婆丁成了搶手年貨,1斤能賣20多元。”
春夏兩季種小柿子,8月份種婆婆丁,頭茬長出來全部割掉,主要為養根,第二茬在元旦前開始上市,越臨近春節價格越貴。張麗說,她是全縣最早開展大棚人工種植婆婆丁的,如今已經擁有一批固定客戶上門收購。
婆婆丁學名蒲公英,既是一味中藥,也是美味的蘸醬小菜。由于不上化肥、不打農藥,是當下人們追求的純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尤其是隆冬時節,成為餐桌上的稀罕物。
“我現在種了兩個大棚的婆婆丁,東邊這個棚今年能產1000多斤,西側大棚能產600斤。年前年后這一段時間,兩個棚的婆婆丁最少能給我帶來2萬多元收入。”張麗手不停地說,“大棚種婆婆丁省事兒,種子播下去,拔拔草,割掉頭茬后撒點稻殼就行。”
見張麗忙不過來,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過來幫忙。“婆婆丁蘸醬、包餡都行,味道鮮美。大棚婆婆丁的根都是嫩的,可拌咸菜、晾干泡水喝,聽說有去火解毒、消腫化瘀的功效呢!”幾名幫忙的村民搶著告訴記者。
(遼寧日報記者 狄文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