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剛開播的時候也被全網吐槽節奏慢,現在還有人質疑《瑯琊榜》太慢嗎?對于近期國產古裝劇《清平樂》被吐槽節奏慢的問題,一名劇評人給出這樣的回答。
開播前被寄予厚望的《清平樂》至今雖仍保持著豆瓣8.2分的良好口碑,但也遭到部分觀眾批評劇情進展太慢。更有網民犀利發問:“導演怎么不從盤古開天地開始拍?”《清平樂》被吐槽的背后,其實是最近觀眾對于國劇的節奏要求越來越嚴格了。
近年來國劇總體趨勢的確在變長。70集的《延禧攻略》、87集的《如懿傳》、69集的《清平樂》,相比當年25集的《西游記》、36集的《紅樓夢》確實變長了。但在2019年9月傳出國家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上限做出規定后,國劇迅速進入“瘦身”階段。但觀眾依然覺得長。
不過,一些觀眾越來越沒耐性也是事實。有劇評人指出一個關鍵點:吐槽的人和看劇的人未必完全是一撥人。“在豆瓣、微博、知乎上對《清平樂》發表評論的,多半是觀劇年齡相對較低的年輕觀眾,而這撥觀眾都是刷短視頻、用倍速看劇過日子的。對他們來說,3秒鐘一個短視頻沒進入重點,就會直接往下刷,這種習慣很自然被帶入到觀劇中。那么習慣史詩敘事、細嚼慢咽的‘正午陽光劇’對他們當然太慢。還有很多看劇的老一輩觀眾是缺乏互聯網聲量的,他們未必覺得慢,但他們的聲音并未傳遞到互聯網上。”
一名編劇對筆者倒苦水說,“平臺現在根本不要什么鋪墊,只要求幾分鐘一個高潮點,發糖要快,手撕要快,動作節奏要快,總之就是快,但不是所有故事都適合拍成《24小時》。”這名編劇說的不一定適合快節奏推進的劇集中,就包括一部分國產古裝劇。有評論認為,《清平樂》的緩慢并非拖沓,也不是為拉長劇情而注水。這種必要的鋪墊雖然不容易吸引觀眾,但也是創作者為敘事完整所作的取舍。
開局被吐槽節奏慢、后來真香的例子以前也是有的。除了《瑯琊榜》,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一部59集,一部46集,都采用史詩敘事,節奏推進都很慢,但沒有人質疑是灌水,因為其中展示的內容和人性深度,配得上這樣的容量。反觀一些看似節奏很快的國產新劇,急速推進下充滿情節漏洞,人物塑造也馬虎,這樣的快又有何意義?
觀眾絕不該容忍拖沓注水的長篇爛劇,但也不應該放過細密鋪陳歷史質感的好劇??炫c慢,更不該成為衡量國劇好壞的標準。
關鍵詞:
國產劇
《清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