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的一天,艷陽高照。
在寧海縣深甽鎮太陽山茶場,山坡上連片的茶園青翠碧綠,生機盎然。時近中午,采茶工人們正頂著高溫采摘今年第三季的茶葉鮮葉。眼下正是秋茶采摘上市的大好時節,采茶女工腰挎茶簍,手指在茶樹間靈巧翻飛,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一位采茶工告訴記者,她們吃住在茶場,從2月底春茶采摘開始,一直要忙到11月霜降才結束,采茶時間將近9個月。當前,茶場利用這些茶葉鮮葉,經過殺青、發酵等工藝,加工成紅茶、黃茶、白茶,新上市的茶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太陽山茶場負責人李巧紅說,秋天采摘的鮮葉不適合做綠茶,茶場和浙江大學開展校企合作,采用特殊的制茶工藝,將秋季采摘的鮮葉制作成黃茶、紅茶等不同品種。這樣一來,茶山畝均效益增加了一倍,畝收入達到3萬元。
據了解,目前寧波的茶場以生產綠茶為主,采摘季節集中在春季。而像太陽山茶場,在春、夏、秋三季都采摘鮮葉的,十分少見。李巧紅欣喜地說,這是浙大教授在茶葉培育、茶園管理方面給予精心指導的結果。
深甽全鎮茶園面積近萬畝,大多位于海拔400米至1000米的高山山麓,山中常年云霧繚繞,土壤富含有機質,晝夜溫差大,是得天獨厚的高山云霧茶產地。全鎮300畝以上的茶場7家,以茶葉為主導產業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26家,茶葉粗制加工廠20家,年產中高檔茶葉140噸、產值9000萬元。
茶產業是深甽鎮的農業主導產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深甽鎮副鎮長林先國告訴記者,鎮政府出臺了全縣首個鎮級層面的財政補助辦法,近年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扶持茶產業發展。由此帶來的變化是新茶類不斷涌現,形成了紅茶、綠茶、黃茶、白茶、烏龍等一系列品種;茶葉采摘季節也在不斷延伸,從原來春天一季到如今一年三季,時間從谷雨前一直采到霜降,拉長了茶葉產業整個鏈條,效益也是成倍增長。到目前為止,全鎮有3家茶場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8家茶場通過SC認證。茶葉品牌建設初見成效,共注冊茶葉品牌11個,望海茶通過原產地標識產品認證,獲評浙江省著名商標;“裕竺”牌茶葉獲寧波市知名商標稱號;第一泉、裕竺、云綠、明霧、俞峰堂、岳峰山等品牌茶葉多次在中綠杯、中茶杯、國飲杯等國內外名茶評比中獲金獎。在今年的寧波市第五屆紅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評出的十大金獎中有3個來自該鎮茶場。
為讓茶產業真正成為當地的強鎮富民產業,深甽鎮積極引導全鎮茶葉基地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改善基地生產及基礎設施,引導茶農走茶旅一體化之路,壯大拓展茶產業新業態,提升價值鏈。
林先國表示,單單依靠茶葉加工,當產業達到一定規模時肯定會碰到“天花板”,深甽正在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我們把茶產業的發展跟旅游度假區的創建有機結合,構建融合鏈,延伸產業鏈,創造條件做大做強深甽的茶產業。
2014年成立的寧波俞氏五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擁有茶園面積500畝。該公司在加快茶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和打造綠色、高效示范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向鄉村茶旅融合產業方向發展。目前,已完成游步道、觀光水池和休憩涼亭、觀景平臺、品茶室等設施建設,五峰書畫院、望海茶博物館、五彩茶園、民宿等項目正在籌建中,茶文化觀光園已露雛形。茶場入口處“五峰天壺”景點成為網紅打卡地,游客源源不斷。2018年以來,基地先后被評為浙江省級生態茶園、寧波市林特休閑體驗園、寧波市多彩農業美麗田園。公司負責人表示,計劃投資1.2億元,打造寧海高端的生態茶園文化體驗圈,內設茶文化展廳、禪茶體驗空間、特色餐飲空間、茶田居住體驗空間、茶山文化藝術中心等,進而打造品茗度假的文化高地、茶鄉風貌的體驗圣地、茶人養生的休閑領地。
去年,太陽山茶場又投資800萬元完成了客棧、清隱軒精品民宿的擴建與裝修。與浙江大學等高校開展茶葉系學生現場教學合作,接待師生300余人次。茶場還和當地的一家高端酒店合作,為游客提供采茶制茶農事體驗、茶藝茶文化講座等服務,不僅一年增收20萬元,同時還形成了一批高端客戶。
李巧紅說,將在基地周邊擴展茶園200畝,并利用自身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制茶工藝以及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生產。同時打造茶學研究及茶旅融合基地,加快發展茶產品的深加工,開發適銷對路的茶葉衍生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深化茶旅融合發展,做足生態文章,講好深甽茶文化故事。”林先國表示,將開發溫泉至望海崗茶旅精品路線,建設茶文化展示中心,建立茶文化體驗基地,全力推進茶旅產業融合發展。(孫吉晶)
關鍵詞:
茶葉培育
茶園管理
茶旅產業
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