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商務部公布“2021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合肥經開區位列全國第十位,穩居長三角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同日,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肥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8.7億元,同比增長13.7%,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縣”。
經開區穩居長三角第一方陣
近日,商務部完成了2021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工作,對217家國家級經開區2020年度綜合發展水平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其中,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名列第十位,位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前。據了解,合肥經開區2019年度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十一位,2020年度實現進位爭先,挺進“全國十強”。
值得關注的是,合肥經開區在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開區中第一個躋身“全國前十”,穩居長三角第一方陣。而商務部外資司開發區處有關負責人也對此表示祝賀,認為這“體現了合肥經開區爭先創優、科技引領、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和卓越的工作能力”。

“十四五”開局之年,合肥經開區持續發力,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本盤,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暢通內外開放雙循環,加速構建高質量發展戰略引擎,奏響了經濟發展的強音。GDP增長11.2%;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22.5%,增速為10年來新高。戰新產業產值增長31.3%,增加值增長39.3%。產業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300億元,增速22.3%;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增長96.2%;集成電路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增長379.9%;智能家電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增長25.2%;全年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170億美元,增長29.2%。
肥西成為安徽首個“千億縣”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肥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8.7億元,同比增長13.7%,成為安徽省首個“千億縣”。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434.2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517.5億元,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3%;戰新產值占比達59.5%。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肥西縣域經濟呈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旺盛的活力。
站在新起點上再出發,肥西發展的信心更強、拼勁更足。
“十四五”時期,是肥西城市能級大幅提升的關鍵期、科創動能加速釋放的關鍵期、戰新產業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期。肥西正在更大的尺度上、更寬的視野中對標長三角乃至全國先發區域,努力在發展標桿、產業能級、城鄉品質、公共服務、能力擔當五個方面實現更大更快的提升。
為此,肥西正按照市委提出的“兩個率先”和“五項提升”總體要求,繼續當好全省排頭兵,爭做長三角縣域優等生,奮力譜寫肥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肥西打造三大戰新產業集群
肥西緊緊圍繞合肥“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產業布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加速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的三大戰新產業集群,將“高質量千億縣”的根基筑得更牢。
肥西將依托現有汽車產業基礎,加快汽車高端裝配頭部企業的建設速度,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整車生產線、“三電”系統、IGBT芯片、智能傳感器等核心環節,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全鏈條產業集群。
加大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推動龍頭企業迭代升級,加快布局電子信息、智能家居、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產業項目,全力打造具有全國行業影響力的高端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搶抓高校資源和醫療機構加快布局的機遇,發揮安醫大新校區“學”的優勢,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省疾控中心、省胸科醫院“研”的優勢,加上G60生物醫藥示范園區和現有醫藥龍頭企業“產”的優勢,大力引進生物制藥、精準醫療、高端醫療器械、醫療研發平臺等優質項目,全力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大健康產業集群。(劉暢)
關鍵詞:
長三角第一方陣
科技創新
內外開放雙循環
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