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抓春季施工“黃金期”,市農業農村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緊緊按照“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大力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力促春耕生產,助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22.8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6.7%。

貴池區秋江街道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于2021年10月開工建設,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施工,目前主體工程已全部竣工。該項目共平整土地399畝,新修機耕道路3條1.47公里,新建渠道2條1.22公里,疏浚溝渠2.47公里。“通過推廣實施‘小田并大田’,治理了部分季節性撂荒地,有效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目前示范區畝均承包費用從建設前的200元漲到500元。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有效激發了土地活力,也為我們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項目所在地秋江街道蓮臺村黨支部書記徐光輝向記者如是介紹。
“以前這片田地塊零散、土地不平整、灌溉用水難,現在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田地連起來了,土地也變平整了,大型機械能夠開到田間地頭,無人機施肥打藥也方便了,接下來我將陸續進行機械翻耕和機插作業,種好糧食的信心更足了。”蓮臺村種糧大戶吳清華高興地說。
近年來,為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能力,我市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當前,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2年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6萬畝共26個項目,其中,貴池區6萬畝11個項目、東至縣7萬畝9個項目、青陽縣2.5萬畝4個項目、石臺縣0.5萬畝2個項目,涉及27個鄉鎮104個村。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落實國家保障糧食安全、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市農業農村局綜合開發中心主任余相桃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任務導向,把‘兩強一增’要求落實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夯實宜機化改造、農田水利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2022年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齊蕾)
關鍵詞:
高標準農田建設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春季施工黃金期
農業基礎設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