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東方網記者董浩帆6月11日報道: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推出“科幻電影周”單元。今天上午,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暨上??萍加岸及l布會在上海松江舉辦,匯聚了國內外科幻電影導演、幕后主創、科學顧問共同探討未來敘事的中國路徑。
本屆科幻電影周由主題論壇、科幻主題展映、戶外放映組成。其中主題論壇三場,分別是:“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科影融合論壇”和“電影科技論壇”三場論壇。郭帆、王紅衛、陸川、張吃魚等中國科幻電影核心創作者,國際知名視效藝術家彼得·貝布以及諸多優秀科幻電影的概念設計者、幕后主創、科學顧問等就“科幻電影的國際視野與時代語境”、“科學精神與想象力”、“科幻電影驅動電影工業升級”等話題展開探討。
導演郭帆在主題為《科幻電影,全人類視角與中國故事》的主旨發言中談到,《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是植根于中國的科幻,面對人類命運面臨的問題,中國科幻電影要找到自身文化和思維方式的獨特性,同時從全人類視角尋找共鳴。值得一提的是,導演郭帆在主旨發言中特地提到了最近的大火的人工智能技術。他呼吁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從法律法規、政策引導等方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邊界進行規范和指導。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季則從太空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太空主題科幻電影的關系,尤其是“太空科技帶給人類的三次啟示”的角度,闡述了科技發展在科幻電影創作方面的價值。
國際視效藝術家彼得·貝布是《盜夢空間》、諾蘭版《蝙蝠俠》系列以及即將上映的《巨齒鯊2》的視效總監,擁有豐富的科幻電影制作經驗,他以《科幻電影與超現實奇觀》為題,分享了一部優秀科幻電影如何建立獨特的視覺體系的經驗和觀點。
在主題為“科幻電影的國際視野與時代語境”的圓桌論壇上,監制王紅衛,導演郭帆、陸川、張吃魚、董潤年以及視效藝術家彼得·貝布都對科幻電影在類型、題材、美學以及電影工業上的獨特價值闡述了自己觀點。面對不斷涌現的創新科技,比如AI、元宇宙等,郭帆、王紅衛等電影人都表示電影行業應該積極關注科技創新為科幻電影主題、內容和制作帶來的巨大變化,才能讓科幻電影不斷創新。
此外,本次科幻電影周還聚焦科幻電影類型和電影工業發展,著眼“影視+科技”的深度融合,上??萍加岸贾T多重點項目在現場發布并簽約。
當天上午,上??萍加岸加耙晠f拍產業聯盟成立,舉行了影視產業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松江)基地揭牌儀式、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啟用暨倉城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進駐啟動儀式、上海科技影都元宇宙創制基地啟動儀式,還有上海思特奇酒店和上影科創中心高科技制作平臺項目發布。
當天也發布了《松江區關于促進上海科技影都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規定》據悉,該規定是在2020年的松江區影視產業扶持政策2.0版本基礎上再次升級新增了“支持影視企業上市”、“支持影視新興業態”、“鼓勵影視人才引進和培養”等影視產業重點環節的具體扶持措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