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三門縣海游街道城建宿舍區,工人們忙著對該區塊的道路、外墻、房頂等進行改造,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我們小區要改造,這是一件大喜事,大家拍手叫好。”眼看小區即將舊貌換新顏,住戶們格外開心。

老舊小區改造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關心關切事,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以來,三門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與推動工作發展相結合,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著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品位形象。
一區一策 暢通“民意關”
2021年,三門縣計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9個,涉及建筑面積約19.4萬平方米,惠及居民約1210戶。老舊小區改造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加上住戶多、訴求復雜,改造過程中難免遭遇困難和阻力。
為此,三門立足全縣老舊小區實際,出臺《關于推進全縣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并成立了三門縣老舊小區改造行動領導小組。
“老舊小區改造事關居民切身利益,因此,我們充分征集居民意見、尊重群眾意愿,始終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切實過好‘民意關’。”三門縣建設局市政公用工程建設中心主任方土說,按照“一區一策”原則,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每個小區的實際情況,反復勘察現場,充分論證方案,科學規劃設計,分別制定改造方案組織實施。
截至目前,居民們共提出停車位改造、“污水零直排”等建議30余條。得益于此,在推進濱江花園、綠洲名苑、兩岸家園等小區改造時,該縣根據居民訴求,先后在小區內開設智慧配送站、垃圾分類回收站等多個便民服務點,在每個樓層加設老人休息椅,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呼聲。
全民共建 筑牢“質量關”
老舊小區改造,在居民正常生活中同步實施,因此,安全文明施工、嚴格質量把控等尤為重要。
為此,該縣鼓勵街道、社區及居民代表成立群眾監督小組,對工程實施進程中的各項環節進行群眾監督。做到監理參與全過程、跟蹤審計全過程、業主監督全過程,有效保證工程實施切實符合群眾利益。
賽格特小區于2005年建成,屬老舊小區。長期以來,小區沒有物業管理,亂停車、亂搭建現象較為普遍,居民反響強烈。“賽格特小區改造,主要包括硬化道路、鋪裝人行道、修復室外破損臺階、改造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等。”三門縣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章正熙說。
如今,走進賽格特小區,只見墻面粉刷一新,車位整齊施劃,人行道干凈整潔,整個小區煥然一新。“我們小區跟改造前相比,面貌完全不一樣了,我們住得也舒服。”老舊小區改造受益的是居民,最有話語權的也是居民。
“改造前,我們小區就召開了業主會議,業委會選了幾個有責任心的代表,對文明施工、工程質量等進行監督,所以我們對小區改造的質量是完全放心的。”賽格特小區業主陳佳說。
建管結合 探索“提升關”
改善環境是第一步,如何科學有效管理,更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題中之義。
為此,三門注重“三分建、七分管”,努力推動無物業老舊小區的治理模式從“靠社區管”向“自治共管”轉變,探索建立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位一體”社區管理體制,提高居民對社區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完善小區后續自治管理。
在安居小區,不僅完成增設路面停車位、完善消防設施、安裝門禁系統等“基礎版本”,還完成了文明樓道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設等“提升版本”,有效鞏固并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成果。
“我們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擴大有效投資、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眾生活的重要舉措,對道路破損、排水管老化、停車位不足等多個方面進行重點考量和改善,堅持改造與整治并舉、建設與管理同步,實現老舊小區整體改造提檔升級。”方土表示,截至目前,19個小區已全部動工建設,完成總體工程量94%,確保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改造。(陳諾)
關鍵詞:
老舊小區改造
急難愁盼
居住條件
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