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幾年,沈河區看似過的都是‘好日子’,但恰恰是這樣的‘好日子’‘舒服日子’把我們麻痹了。”“再不奮力奔跑追趕,會被落下得更遠。”“我們的金融產業大而不強,距離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定位差距不小;中街改造后看似業態豐富了,但還不足以支撐整個商貿業的轉型升級;作為‘兩鄰’理念的誕生地和實踐地,我們工作做得很全很實,但是否樣樣領先?”
雖說2月12日是周六,但當天的區委5樓會議室里,“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推進會開得如火如荼。全區負責12條賽道的區級領導一一亮相發言,上臺“打擂”。各位區領導除了要匯報與12條賽道相對應工作的最新進展,更要直面問題,切中要害,找到辦法,亮、曬、比、拼、學、趕、超……
2月的春寒,抵不住沈河全區上下熱烈的工作氛圍和十足的干勁。
自“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啟動以來,像這樣的“實戰會”“擂臺賽”,沈河區已召開很多次。他們一改以往牽頭部門匯報、領導總結發言的慣例,直接由12條賽道牽頭的區級領導匯報,由書記和區長現場點評。通過亮突破點、創新點,比謀劃深度、工作成色,持續提升沈河區當先鋒、打頭陣的熱度。
說起當下的工作,區委主要負責人開誠布公地說:“仍有個別黨員干部認識不到、思想不轉、意識不強。我們要找出癥結所在,帶著大家搶跑爭先。”“希望用‘上面’的大熱、火熱和熾熱,帶動全區黨員干部乃至各界群眾,形成全員參與、人人奔跑的氛圍。”自專項行動啟動以來,聚焦打造“兩鄰”幸福家園、古城復興典范、區域性金融中心這三大目標定位,沈河區圍繞12條賽道擺布工作,全力搶跑爭先。
搶跑爭先,突出的是舍我其誰的緊迫感。今年伊始,沈河區全新謀劃設計了古城復興2022年55項任務清單。截至目前,55個項目已全部啟動。其中,20個項目即刻開工,18個項目4月1日后陸續開工。春節前,他們遠赴四川等地考察招商;春節后,快馬加鞭召開重點項目業態招商推介會,全新推出西華北里沉浸式文化消費體驗綜合體等重大文旅項目。自1月至今,全區已召開16次專題調度會,有效解決了一批難重問題,全力保障項目有效推進。年初二到初六(2月2日-6日)更是連續5天研究重點文旅項目。
搶跑爭先,突出的是逆水行舟的壓力感。“產業的轉型升級至關重要”“雖然不確定因素很多,但我們的金融業依然要自加壓力”“沒有吸引人的大項目,沒有潛力巨大的項目,何來沈河的未來?”面對嚴峻的現實,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直言不諱拋問題。事實上,這樣的壓力感,沈河區自上而下都感受到了,并將之轉化為奔跑的行動。在加快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上,沈河區大力引進金融持牌機構,初步策劃形成億元以上儲備項目庫。在加快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上,積極推廣中街商圈轉型發展模式,打造綜合性城市多維空間。在樓宇經濟上,全面實施特色樓宇品牌塑造工程。謀劃“五型經濟”項目,注重招引高質量企業,推動生產線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價值鏈高端延伸。
搶跑爭先,突出的是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圍繞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沈陽、養老服務等民生問題,沈河區堅持目標導向,一次性確定了88個階段性目標,逐一細化、實化、節點化,按時推進落實。抓黨建促“兩鄰”、抓管理促“兩鄰”、抓民生促“兩鄰”,為推動“兩鄰”工作向2.0模式過渡,沈河區完成了770個小區黨支部的規范工作,選樹黨員中心戶2000余人,實現“兩鄰”工作由點上突破向面上鋪開、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變,不斷為全市深入踐行“兩鄰”理念提供沈河樣本、貢獻沈河智慧。
不等不靠,研究就是部署、研究就要行動。在“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搶跑爭先的路上,沈河人正頂著壓力上、奔著矛盾去、向著困難沖,力爭為沈陽市的振興新突破作出新貢獻。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張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