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海林報道 5月21日,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今年我省涉及28個灌區的灌區渠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維修改造項目,目前投資完成率達83%。全部工程將于5月底前完工,預計改善灌溉面積14.42萬畝,改善排澇面積22.3萬畝,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579萬公斤。
據介紹,此批工程項目覆蓋11個市、23個縣(市、區)。項目采取“先建后補”的建管方式,使項目實施進度大幅加快、稅費成本支出普遍降低、工程資金撥付率顯著提升、建設管理主體更加明確、公共財政引導作用充分發揮,有效解決了灌區干支渠“腸梗阻”問題,在今年春耕春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水利部門強化了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成為工程建設的新亮點。項目當地受益群眾積極籌措資金、參加建設,累計投勞折資2141萬元,占到總投資的21.28%。同時,在建管模式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按照“自愿申請、自主建設、審計驗收、審核補助、自主管理”的程序,使受益群眾真正成為灌區渠系工程的建設者、受益者、所有者和管理者。
為保障建設質量,我省落實了三級工程監管模式,省、市、縣三級農水、建管、質量監督等部門及鄉鎮水利站全程參與項目建設管理,并提供水利技術支撐,村級水管員和受益群眾代表也直接參與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重點圍繞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大中型灌區建設與節水改造為重點,打造不同區域不同工程類型的規模化示范區。提前安排部署2023年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全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關鍵詞:
維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