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湖畔,萬木蔥蘢。
在沈陽新民市仙子湖淡水魚生態養殖區,隨著漁工慢慢收網,豐收季如期而至。“這兩年淡水魚價格不錯,我們產量也提高了兩成,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望著漁網里滿滿的大魚,養殖戶高征的臉上掩不住笑意。
“水質提升,水產品當然有好收成。”新民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世龍道出了豐收的秘訣。
(資料圖片)
新民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河流資源,遼河、柳河、繞陽河、養息牧河、秀水河、蒲河6條河流在境內通過,商品魚養殖面積4.25萬畝,產量8.1萬噸。擁有年孵化能力達150億尾魚苗和培育鱖魚、丁桂等名優魚苗的水產種質資源場,鮮魚批發市場長期以來居全國水產品批發20強。
近年來,新民市先后啟動遼河、養息牧河、秀水河等河流治理工程建設。強化封育區管理,持續優化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加快建設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隨著新民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態紅利持續釋放,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全市年鮮魚交易額達40億元。
和水產品產量一起提升的還有新民市的糧食產量。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新民市,設施農業面積達16.3萬畝,位列全省第一。近年來,新民市嚴格把關種子選育、引育、試種等環節,促進縣域產業鏈提檔升級,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目前,新民市已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5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個,被評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中國優質蔬菜基地重點縣(市)、中國西瓜第一縣。
位于新民市的沈陽秋實農科植物工廠,一個個智能玻璃大棚猶如持續生產蔬菜的車間。公司負責人介紹,植物工廠通過計算機進行高精度環境控制,無需土壤,不灑農藥,在潔凈的栽培空間內生長的蔬菜更加綠色健康。
新民市四季分明,設施農業發達,有利于發展種植業,但過去當地農業品牌意識較為薄弱。“不能讓農民端著‘金飯碗’沒飯吃,要通過農業優勢資源,在這里孵化出品牌農業,促進鄉村振興。”新民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說。
破題之招,就是著力打造“新民味道”農產品零售品牌,拉長、織密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使農業產業提檔升級。目前,新民市以胡臺鎮為核心的省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已入駐國家級龍頭企業17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3億元。“柴火大院”“十月稻田”等品牌,年產值達到100億元。
作為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和遼寧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今年新民市錨定“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市、沖刺全國百強縣”目標,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上半年,新民市各項經濟指標均實現正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8.4億元,同比增長4.4%。在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中位列第55,在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中排名第21。
(遼寧日報記者 高華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