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29日一大早,鐵嶺市昌圖縣老城鎮的一塊玉米地里就熱鬧起來,百余名合作社理事長、種糧大戶以及農民聚集這里,一場“二比空”種植模式測產驗收正在進行。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解宏圖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對玉米穗長、穗粒數、水分含量等進行實地測算,隨后將這些數據仔細地填寫在測產記錄表上。
這塊土地是老城鎮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保護性耕作高標準應用基地,在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建議與指導下,已經連續3年開展秸稈全量還田保護性耕作“二比空”種植模式。對于測產結果,相比其他圍觀農民的熱切期待,合作社理事長李忠華顯得非常淡定。
“‘二比空’地塊的產量根本不用擔心,去年我們每畝增產50公斤呢!”等待專家測產的過程中,李忠華帶領圍觀農民走進地里,信心十足地介紹這種新模式。“你們看,這種模式就是三行種兩行空一行,空出一行擺放玉米秸稈,增加播種密度20%來彌補畝株數的不足。這種模式起到了休耕輪作的作用,實現了秸稈全量還田和玉米通風透光,每畝地盡管植株數達到5100株,但是玉米棵棵長勢喜人。”站在空壟上,李忠華接連扒開五六個玉米穗,個個籽粒飽滿、顏色金黃。
很快,測產結果出來了——畝產1080公斤,陽宇合作社“二比空”地塊首次實現“噸糧田”。聽到這個結果,在地里參觀的農民紛紛向李忠華表示祝賀,李忠華的臉上頓時掛滿笑容。
隨后,全縣其余4個測產地塊也傳來好消息,畝產均突破1000公斤!
近年來,昌圖縣連續3年實施保護性耕作,推廣玉米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等耕作方式,去年最高產地塊畝產達926公斤,今年首次實現噸糧。今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423萬畝,其中實施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為175萬畝,主要實行“寬窄行”和“二比空”種植模式。
“保護性耕作能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抗旱保墑。”據李忠華介紹,今年,合作社種植的2.26萬畝土地全部實施保護性耕作,比7年前剛開始嘗試時,每畝實現增產50公斤以上,節約種植成本近100元。
“保護性耕作地塊有效防止了風蝕、水蝕、倒伏現象發生,經過3年努力,黑土層變厚已經肉眼可觀。昌圖縣糧食穩步增產,保護性耕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昌圖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立冬說。
(遼寧日報記者王曉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