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石油、化工等領域使用的高端工業閥門由于長期經受高溫高壓甚至強腐蝕性侵蝕,使用壽命短、更換頻次高,易造成資金和材料上的浪費。沈陽泰科流體控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科流體)通過使用先進的工業技術對工業閥門進行再制造,實現其生產的再制造產品可節約能源60%,節約成本70%,節約原材料80%,且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讓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再制造”是循環經濟的高端模式,是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和改造產業,能極大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泰科流體正在以“廢物資源化”為突破口,積極助推高端“再制造”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用企業創新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4月,沈陽成功納入國家“十四五”時期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范圍。根據沈陽市提出的“無廢城市”相關工作方案,全市將大力推行工業綠色生產,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這其中就包括高質量發展再制造產業,培育再制造產業的領軍企業。
沈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將循環經濟、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等領域作為鞏固提升環境治理改善的主要抓手,市工信局正充分發揮泰科流體、大路激光等“再制造”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著力打造固廢處置新樣板,帶動更多中小型制造企業提質增效。
“我們通過政策引導,大力推進了粉煤灰、煤矸石、尾礦、脫硫石膏、冶煉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和再制造,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推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及產品,全面提高我市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據介紹,沈陽市還出臺政策,針對新建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200萬元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按上年度項目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0%給予補助,單項補助資金不超過200萬元。
走“綠色發展路”,吃“生態智造飯”,將有力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記者了解到,當前,市工信局提出了“綠色新突破 工業當先鋒”的工作目標,把節能增效放在工業綠色發展的優先位置,大力推動節能技術改造、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廣泛培育綠色制造示范企業,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及綠色園區全面發展。截至目前,沈陽市進入國家綠色制造名單企業已達36家,進入省綠色制造名單企業已達128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沈陽市將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大力倡導“無廢”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資源循環利用,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和再制造產業方面,大力推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發展水平,不斷推動企業綠色轉型、綠色升級,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低碳發展“沈陽模式”,爭做“無廢城市”的踐行者。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
關鍵詞:
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