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大連長興島)產業園。
(資料圖片)
長興島恒力重工廠區。
大連數谷云計算數據中心。
英歌石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線路開通。
身披“風帆”的30萬噸“新伊敦”輪交付,大船集團打造的這艘新一代節能環保型超大型原油船可節約油耗超過9.8%,更多“大連造”越洋跨海、乘風遠航;長興島、恒力聚酯科技產業園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施工人員干勁足,大連做大做優石化“黃金產業鏈”步履鏗鏘;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在大連如百舸爭流勇向前……
一年之間,大連錨定萬億目標、產業與城市演繹出同頻共振的精彩樂章,創新脈動激昂強勁,千帆競發氣勢如虹,大連不斷塑造工業新優勢,昂首闊步邁向智造強市。
一年之間,“三篇大文章”越寫越精彩,我市奮力推動“老字號”產業數字化“蝶變”、“原字號”產業全鏈條延伸、“新字號”產業梯次化培育,加快推進數字大連、智造強市建設。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從重點行業看,石化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裝備制造業增長4.2%,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
一年之間,我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為大連挺進“萬億GDP城市”和奮力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老字號”龍頭高昂 按下產業升級“快進鍵” 跑出轉型發展“加速度”
走進恒力重工車間,焊花飛濺,工人穿梭,一派忙碌場面。每天行走3萬多步,接打200多個電話,恒力重工發動機生產部副主任劉繼軍每天穿梭在一平方公里廠區內,組織人員協調工序,對50多臺大型機加設備從系統軟件程序到硬件維護精度的調試。
“這里三天一小變、七天一大變。經過短短100多天,原STX廠區如今已經生機勃發。”劉繼軍介紹說:“前段時間,公司上下共有3000多名工人參與廠房修繕整理、設備清點維護、水電系統檢修等工作,就是要力爭在裝備制造、海洋工程方面盡快恢復生產。”
今年7月,恒力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競拍盤活,沉睡十年的STX存量資產重獲新生,成為長興島構建千億級高端臨港裝備產業集群的標志性、龍頭型項目。今年9月,恒力重工與STX兩家管理人正式簽署場地移交確認書,接管原STX破產財產,交割工作全部完成,比《產業發展協議》約定時間提前37天,跑出了長興島重大項目建設的新速度。恒力重工集團以盤活存量資產為突破口,計劃總投資180億元,充分利用恒力先進的產業鏈和管理理念等優勢,調動多年積累的國內外高精尖人才和產業資源,先期啟動重型裝備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建造、海工模塊建造等業務板塊,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臨海裝備制造基地。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與企業同心、與發展同向,集中精力服務好重大項目建設,奮力為大連產業升級按下“快進鍵”,跑出轉型發展“加速度”。
生產車間里,漫游式機器人在車間里穿行,快速將物料搬運到指定位置;一個個“5G+”智能產品與解決方案相繼出品,企業插上數字化翅膀,向“無人工廠”方向邁進……走進大連亞明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現場,科技感滿滿的生產設備,令人目不暇接。“搬遷至新廠區后,我們不僅新增了20個數字生產單元,而且實現了生產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通過智能制造賦能,讓企業生產效率、生產能力、企業價值均有了新的躍升。”大連亞明副總經理肖慶陽介紹道。企業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主要得益于在智能化方向上不斷精進。冰山集團的冷熱裝備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減碳領域的系統設備等訂單正在緊張生產。其依托工業互聯網5G云服務平臺,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數據價值化。技術專家運用“工業互聯網平臺+5G”,足不出戶可管控千里之外的工業空調設備。
沒有傳統的行業,只有傳統的企業;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產品。我市支持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制造業等產業賦能增效,加快布局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提升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及系統集成的智能化水平,促進制造業向智能、綠色、高端、服務方向轉型升級。
我市完善頂層架構推動產業發展,印發《大連市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梳理“三篇大文章”重點項目240項,其中,“老字號”項目115項。加快產業數字賦能,我市研究制定《大連市智造強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重點支持方向。建立智能制造項目庫,公開征集智能制造項目和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我市已有7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和1個骨干節點通過專家論證;通過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量超過100家,占全省80%以上……為“老字號”企業賦能增效,讓“老樹發新枝”。
“原字號”熠熠生輝 大幅提升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 持續做大做優石化“黃金產業鏈”
寒風中,恒力聚酯科技產業園一期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火熱場面。30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6000多名工人、1000多輛工程車輛一刻不停地忙碌著。恒力石化(大連)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錦告訴記者,目前正在進行的是地下管網和鋼結構以及土建上部結構施工作業,預計到今年底,土建主體工程將全面完成,明年上半年將完成設備安裝調試。
恒力(大連長興島)產業園經過12年的發展,已建成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450萬噸/年芳烴、150萬噸/年乙烯、180萬噸/年乙二醇、1200萬噸/年PTA等重點項目,80%裝置規模做到了全球最大,實現了石化、煉化、化工三大板塊協同發展。在實現“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全產業鏈發展之后,恒力憑借獨有的原料優勢,繼續規劃建設恒力聚酯科技產業園,全力打通“從石油到精細化工”黃金產業鏈條,助力大連石化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固鏈。
“從石油到精細化工,產業鏈越延伸,附加值越高,對產業的帶動性也越強。”許錦說,恒力聚酯科技產業園正是瞄準了綠色石化產業的發展方向,重點打造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樹脂材料、高端纖維材料、新能源材料五大產業鏈,致力于建設全球規模最大、上下游一體化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產基地,投產后在大幅降低可降解材料的生產成本和應用成本同時,還可帶動下游信息通信、先進電池材料、醫療、航天、智能家電、工程機械、高端能源裝備等產業蓬勃發展。
恒力聚酯科技產業園計劃總投資500億元,一期項目投資300億元,重點建設260萬噸/年功能性聚酯、160萬噸/年高性能樹脂及新材料、60萬噸/年BDO(一期)等項目及配套公用、儲運設施。二期項目計劃投資200億元,重點建設160萬噸/年精細化工和60萬噸/年BDO項目(二期)。兩期項目全部達產后年新增產值1100億元。
恒力聚酯科技產業園建設,在實現石化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同時,也為大連綠色石化發展注入新動能。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項目建設甘當“店小二”,全程提供秘書服務,為項目建設全方位提供重要保障。特別是進入7月以來,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響應市委市政府“二次創業,再次騰飛”的戰略要求,產業園建設開始大提速。在區管委會強力推進之下,工程以每天30萬立方米的速度推進,290萬平方米場平工程提前完成。
我市深度開發“原字號”,加快打造萬億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做強做優石油煉制、做深做精石油加工、培育發展化纖及紡織品加工、做大做強精細化工、培育發展化工新材料等。我市著力打通石化產業由“一桶油”到“一匹布”的產業鏈條,對石化等產業實施一批補鏈延鏈強鏈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減油增化”,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改變石化產業“煉”有余而“化”不足的狀況。
在金普新區大孤山化工園區,60萬噸多功能聚酯瓶片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合同訂單“紛至沓來”,讓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應接不暇。當我們喝瓶裝飲料時,少有人察覺手中塑料瓶和精細化工產業的關聯,它恰恰是大連做大做強精細化工產業的一個注腳,忙碌的逸盛大化60萬噸多功能聚酯瓶片生產線成為大連加速推進芳烴產業鏈建設的新落點。
“企業生產高附加值的多功能聚酯瓶片產品,讓更多經濟效益、經營利潤留在大連。”逸盛大化有關人員表示。這是大連石化產業實現產業鏈價值鏈雙向突破的注腳。由逸盛大化多功能聚酯瓶片項目發端,我市形成煉油—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聚酯切片的芳烴產業鏈。拼搏無止境,逸盛大化等我市石化企業正籌劃著繼續深挖產業鏈增值潛力。
眼下,年產1.1萬噸高性能聚苯醚在內的生產裝置都在滿負荷運轉,大連中沐化工有限公司有大筆合同訂單在手,蓬勃的發展態勢源于其在精細化工領域潛心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比肩國際一流水準的硬實力。中沐化工其生產裝置工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替代了部分進口產品,高純度的鄰甲酚和聚苯醚產品質量能夠比肩國際一流水準。該企業在高性能酚類產品和工程塑料新材料領域形成了深厚的專利和技術資源積累,擁有聚苯醚全產業鏈技術儲備、創新成果和解決方案方面儲備。通過潛心修煉“內功”,其成功布局多種高純合成酚類、低分子量聚苯醚和改性聚苯醚等領域,不斷通過自主創新讓石化產業這條“黃金產業鏈”熠熠生輝。
一年來,我市以長興島(西中島)、松木島為核心發展區域,推進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推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加快建設輻射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精細化工研發創新中心,加快建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突出特點的國內一流的精細化工產業體系,聚焦科技支撐能力提升,聚焦精細化工重點領域發展,加強支柱產業銜接,聚焦重點地區精細化工集聚發展,培育扶持精細化工企業發展,全面引領石化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全力建設萬億級綠色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集群。
“新字號”勢如長虹 創新驅動培育動能 戰略新興產業梯隊“元氣滿滿”蓬勃發展
在2022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上,航天新長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宣布“長征云5.0”工業互聯網平臺完成升級,這家來自我市的高新科技型企業通過打造業務建模工具和物聯網引擎,為生產線柔性控制、產品質量數據管理、設備維護、管理決策提供支撐服務,為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企業已具備提供從智能生產線到整體智能工廠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能力,針對行業客戶完成了40多條數字化生產線建設,‘長征云’為1000余家企業30萬余臺設備提供運行保障。”該企業常務副總經理劉瀛表示。
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上,“長征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展身手”的情景讓劉瀛久久難忘,“開幕式上,巨大‘地屏’驚艷世界,其產生了顛覆傳統的演出舞臺空間結構,與演員表演完美融合的效果,這離不開‘長征云’的鼎力相助。”航天新長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該工業互聯網平臺,承擔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指揮監控系統、城市指揮調度中心、指揮通信系統、超大型地面LED顯示系統、智能播控系統等多個關鍵系統研發與建設工作,任務得到圓滿完成。
一年來,我市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軟硬件支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支撐融合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目前已經建成15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8個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長征云”成為我省第一個“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積極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我市初步實現了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資源優化配置。
工業氣體是工業的“血液”,也是一個地區工業發展的“晴雨表”。在2022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空氣產品公司中國北西區副總經理李曙勝對我市工業氣體行業發展信心滿懷,“大連對空氣產品公司在東北三省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我們三年前與大連結緣,在金普新區建成兩套空分裝置,以管道氣的形式為一家鋼鐵行業企業供應氧氣、氮氣和氬氣,設備運行狀態良好,安全業績突出。”
大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處處生機勃勃的景象讓李曙勝大為興奮和感慨,也讓空氣產品公司下定增資擴產的決心,其氮氣等工業氣體的產能擴張已箭在弦上。基于大連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該企業計劃在金普新區新增投資,建設一個高精度瓶裝氣分裝工廠及中小型氣體服務供應中心,為工業企業提供優質的氣體供應。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氫能產業起步早、發展快,具備氫氣資源富集、科研力量雄厚、產業鏈條完整、應用場景豐富等突出優勢。今年9月,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保稅區)氫能產業園二期項目開工建設,持續豐富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各環節,著力構建產業鏈條完整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我市著眼于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理念創新和科技創新協同解題,正通過政策引導和應用示范同向發力,把關鍵環節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鏈條發展優勢,推動大連氫能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這些突出優勢和戰略舉措讓空氣產品公司這家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企業、最大的液氫供應商頗感興趣。“依托過去65年氫氣業務的發展,我們積累了先進的生產和應用技術以及豐富的項目管理和運營經驗。氫能是空氣產品公司全球兩大支柱業務之一,這與大連發展氫能產業的思路不謀而合。”李曙勝表示,企業非常希望和大連一同在氫能領域攜手合作。來自企業界的美好愿景,與我市要創新商業模式、整合核心要素,加快推動氫能產業集群化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同聲相應”,隨著政府、企業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將推動大連氫能產業全力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
耕“云”種“數”、以智賦能,在工業互聯網鼎力相助之下,數字孿生、“5G+AI”視覺檢測、遠程操控設備在大連工業場景中頻頻出現,大連積極擁抱數字時代;工業氣體作為“工業的血液”,其代表性企業正在蓬勃發展。創新驅動、培育動能,大連“新字號”產業梯隊“元氣滿滿”。激蕩新動能、“領跑”新賽道,內生動力加速釋放,大連不斷塑造工業新優勢、取得新突破,振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華攝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劉蘊哲 劉福國)
關鍵詞:
產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