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出社區,就能了解用工需求、培訓需求,實現舒心就業;不出社區,就能享受更多的體育鍛煉,實現“出門就健身”;還有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可以滿足百姓生活的多種需求……近日,《沈陽市“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發布,到2025年,這些讓人期待的場景會照進現實。
幸福教育品質養老社區內全搞定
規劃提出, 推進舒心就業進社區。在有條件的社區(村)設立就業創業空間。將“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延伸到社區,征集用工需求、培訓需求,積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等服務,提升社區就業服務能力。推進幸福教育進社區。以社區幸福教育課堂建設為載體,配置標準化教室、打造多元化課程、組建社區“講師團”,實現“社區統籌、居民點單、多元送課”,構建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育人環境。2023年幸福教育課堂開設率達100%;2025年幸福教育課堂示范點達330個,滿足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推進健康沈陽進社區。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打造健康服務場所。實施“出門就健身”體育惠民品牌工程。推進品質養老進社區。確保到2025年,城市社區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通過政府補貼為1.1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規劃還提出加強特殊人群照護。確保到2025年,街道(鄉鎮)未成年人保護站覆蓋率達到70%。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散居孤兒等特殊兒童群體關愛保障率達到100%。鼓勵社區提供普惠托育和嬰幼兒照護服務,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到2023年,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達到城市標準;到2025年,建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分層分類的救助體系。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可享受更多服務
規劃提出,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推動物流配送、快遞、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設施輻射符合條件的城鄉接合部社區,鼓勵發展維修、家政、餐飲、美容美發等生活性服務業,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引導市場、社會力量發展社區托育、養老等服務業態,依托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做好助殘、居家照顧、助潔助浴等服務。推動電商企業進駐城鄉社區,引導和鼓勵企業利用現有優勢,結合社區零售,開展自營店、加盟店、體驗店、展示店等多形式O2O線下體驗店,多渠道豐富居民日常消費形式,盤活“沉淀”流量。
規劃明確,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辦到底”工作機制,實現政務代辦服務社區(村)全覆蓋。推動社區便民服務事項“全市通辦”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一體化。完善社區服務即時響應機制,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放時間不少于每天8小時,群眾關切項目開展24小時線上服務,保留必要線下辦事渠道。確保到2023年,城鄉社區常住居民信息電子化率達到100%。推動線上政務服務和線下社區(村)服務站點有效融合,實行“前臺一門受理、后臺分工協同”方式,推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提升便民服務效能。開發養老、家政、衛生、托育等網上服務項目應用,加快物業設備設施、安防設備等智能化改造升級,優化智能門禁、車輛管理、視頻監控等智能化物業管理服務。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劉宏偉)
關鍵詞:
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