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遼寧省大連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獲悉,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市又交上了一份高質量的生態環境答卷,共收獲338個“藍天”,創歷史新高,其中優167天、良171天,市區達標天數比例92.6%,同比提升4.7個百分點。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三。更為可喜的是,2022年我市優的天數同比增加了41天,六項污染物濃度再次全面達標,其中PM2.5平均濃度、PM10平均濃度同比改善程度均刷新歷史最好紀錄。截至2022年,我市已連續6年優良天數超過300天,空氣質量6項污染物指標連續5年全面達標。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統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一步一個腳印,一微克一微克地攻克,用一次次提升、一個個攻堅、一輪輪整治持續提升環境空氣質量。
(資料圖)
靶向施策
重拳出擊PM2.5
針對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首要因子PM2.5,我市重拳出擊,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開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等整治工程。市政府累計投入補貼資金1.7億元,完成9家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全市14家燃煤電廠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低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和50毫克/立方米,全部達到超低排放要求。
加大燃煤鍋爐及工業爐窯整治力度。實施“冬病夏治”,集中對采暖期不能穩定達標燃煤鍋爐開展專項整治,分行業實施工業爐窯提標改造和清潔能源替代,穩步推動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2022年,我市持續夯實年度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基礎,加快推進年度治污攻堅任務,深入實施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業爐窯治理、清潔取暖等系列舉措,開展秸稈禁燒專項督導,多部門聯合累計出動990余人次,利用無人機巡查20平方公里,加強揚塵管控,檢查建筑工地1312家次、散流體車輛401臺次,發現并交辦整改揚塵問題544項,整治裸露地塊60余處。
攻堅克難
協同深度治理PM2.5和臭氧
隨著PM2.5治理不斷突破,新的挑戰也逐步顯現,目前臭氧污染正成為影響我市空氣質量的又一大因素。由于兩者都擁有同一種重要的前體物——VOCs,為此我市調整思路,重點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深度治理,起“硬釘子”,啃“硬骨頭”,一項項措施落地實施,助力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全面深入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整治。印發《大連市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整治工作方案》,從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和環境管理四個方面,全面完成深度整治。累計投資約11.1億元,減排揮發性有機物約2萬噸。
持續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控。緊緊抓住機動車污染防治這個“牛鼻子”,初步建成移動源污染防治“天地車人”一體化監管體系。加強移動源銷售環節環保達標監管,實現查驗比例100%,落實環檢機構全覆蓋執法檢查,源頭把控“超標車”。率先開展國Ⅲ中重型柴油貨車深度治理工作,成為《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實施以來,全國首個實施中重型柴油貨車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協同控制的城市。
尤其是2022年,開展以臭氧污染防治為重點的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監督幫扶專項行動,全面排查56家重點企業、313個重點儲罐廢氣收集、末端治理、LDAR檢測等全過程監管,指導企業對標國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進一步提升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管控能力,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啟動重點時段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強化落實工業源達標排放管理,幫扶企業2599家次,實現涉氣企業“全覆蓋”;實施全域全時段煙花爆竹禁售禁放,夯實四級秸稈禁燒管控責任人制度,強化道路清潔掃保,實施移動污染源專項治理,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
系統推進
保良減污挽回11個優良天
為減少污染天氣,我市逐步建立了污染天氣立體化應對體系,精準施策,組織全市2750家涉氣工業企業制定應急減排措施,做到“涉氣企業全覆蓋”,對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的重點企業全面開展績效分級,實行差異化管控。建立輕中度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充分運用雷達掃描、走航監測、無人機航拍等智慧化手段,精準識別污染源,提前采取措施,做好“削峰保良”,減少污染天氣的出現。2022年,我市啟動5次輕中度污染天氣“保良減污”工作,挽回11個優良天。
真金白銀投入,真抓實干攻堅。下一步,我市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以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為抓手,實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大攻堅戰,持續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讓藍天白云成為我市營商環境建設的城市名片,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巴家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