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日是第二十七個世界濕地日。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因動植物品種豐富被看作“生物超市”。2月1日,記者采訪了市自然資源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郭廷越。
自1970年以來,世界上至少有超過35%的濕地已喪失。但在沈陽,濕地生態狀況正持續改善。郭廷越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沈陽已爭取濕地保護與修復資金4000余萬元,扎實開展遼中蒲河、康平遼河、法庫獾子洞水庫、康平臥龍湖等濕地保護修復工程。
據介紹,目前沈陽市濕地總面積約8萬公頃,已建設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2處,為康平臥龍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仙子湖市級自然保護區(遼中區和新民市);國家級濕地公園4處,為康平遼河、法庫獾子洞、沈北七星和遼中蒲河國家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1處,為棋盤山秀湖省級濕地公園;列入遼寧省重要濕地名錄管理的省級重要濕地沈陽有7處,除康平臥龍湖、法庫獾子洞和沈陽仙子湖外,還包括康平三臺子水庫、康平四道號水庫、蒲河東段(于洪區、渾南區和沈北新區)和蒲河西段濕地(于洪區和新民市)。
沈陽濕地已成為重要的“物種基因庫”,全世界70%以上的白鶴經沈陽臥龍湖、獾子洞水庫、仙子湖停歇。通過近5年對臥龍湖鳥類觀測,臥龍湖里鳥的種類由220種增加到230種,鳥類遷徙數量由最初的100萬只增加到120萬只。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于海)
關鍵詞:
總面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