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摸排全省16-24歲失業青年底數,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結合實際開設增加失業青年就業服務窗口;建立重點企業用工保障、重大項目用工需求與登記失業人員求職需求比對機制,優先向登記失業人員推薦,引導用人單位優先吸納;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應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登記失業人員提供。近日,省人社廳印發《關于加快促進全省失業人員就業創業的通知》,進一步提升失業人員就業服務水平,努力控制失業規模、縮短失業周期、保障基本生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暢通失業求助渠道
集中推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失業登記全國統一服務平臺、省級集中就業信息系統平臺、12333服務咨詢電話等線上線下求助渠道,及時受理登記失業申請,在規定時間內辦結并以適當方式反饋結果。進一步優化經辦服務水平,暢通線上線下申領渠道,按規定為符合條件參保失業人員及時兌現各項失業保險待遇。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主動與處于失業狀態的勞動者聯系,詳細了解失業原因、技能水平、就業意愿,及時為符合條件人員辦理失業登記。對不符合失業登記條件、超出失業登記年齡但有求職培訓需求的,及時辦理求職登記。
摸排失業重點群體
依托省級集中就業信息系統平臺建立基礎臺賬,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同步標注,做到人員底數清、基本信息清、服務需求清。要確保在遼畢業生全國求職小程序登記一人、聯系一人、服務一人。
全面摸排全省16-24歲失業青年底數,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結合實際開設增加失業青年就業服務窗口。對在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失業登記的失業農民工,同等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促進盡快實現轉崗就業。
各市每月至少舉辦1次專場招聘
健全分級分類服務機制,對有就業意愿的,開展求職技巧指導,組織參加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精準匹配崗位信息或零工信息,各市每月至少舉辦1場失業人員專場招聘。
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居民人數,在社區配備一定數量的專兼職就業服務專員,可按每2000名失業人員配備一名專職服務人員的比例,優先安排在城鄉基層就業崗位上的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專門從事聯系服務工作。
設置與就業創業銜接的培訓
支持提升就業技能,健全培訓就業聯動機制,對接市場需求、產業發展和企業需要,結合登記失業人員結構,引導培訓機構科學設置與就業創業相銜接的培訓內容,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及時向社會公布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目錄和培訓評價機構目錄,并實行動態調整。動員各類具備資質的培訓主體面向登記失業人員廣泛開展訂單、定向式培訓,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和生活費補貼。對納入我省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參考目錄的職業(工種),各地可結合實際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引導用人單位優先吸納失業人員
建立重點企業用工保障、重大項目用工需求與登記失業人員求職需求比對機制,優先向登記失業人員推薦,引導用人單位優先吸納。對企業吸納符合條件登記失業人員的,按規定落實稅收減免、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對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企業,按企業為其繳納最高不超過6個月社會保險費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具體標準由各市政府確定,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政策申請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
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加強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設,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應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登記失業人員提供。加大創業政策實施力度,按規定落實稅收減免、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創業補貼等政策,對10萬元以下的創業擔保貸款免除反擔保要求。強化全省零工市場建設,編制各地提供零工服務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誠信運營的市場化零工市場等規范運行的零工市場清單,向社會廣泛公布地址、運行時間、職業(工種、崗位)、聯系方式等信息,組織有靈活就業意愿的登記失業人員與用人主體“點對點”對接,為登記失業人員提供方便快捷零工求職招聘信息服務。
強化困難人員援助兜底
及時按規定將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登記失業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優先提供職業指導、崗位推薦,打包兌現就業補貼政策。通過市場化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運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實施全省就業戰線干部與困難家庭未就業畢業生結對子幫扶行動。及時將生活困難的登記失業人員,轉介當地民政部門,符合條件的納入臨時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遼沈晚報記者 胡婷婷
關鍵詞:
用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