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市大東區老人助餐點內,老人正在就餐。大東區供圖
年底前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100%達標,適當放寬準入條件,實現社會救助覆蓋面擴圍10%以上,年底前區縣(市)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覆蓋率達到10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9日,沈陽市民政局召開2023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暨“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部署會議,記者為您梳理出民生干貨。
關鍵詞:城鄉社區治理
與全市“一網通辦”平臺深度融合 拓展主動救助等應用場景
一方面,實施城鄉社區治理創新提升工程。推動治理單元更加細化,深入踐行“兩鄰”理念,貫徹落實《沈陽市城市社區建設促進條例》,構建社區—小區—網格三級體系,實現社區工作者配備達標率和社區服務場所親民化改造完成率兩個100%;細化2.6萬個基礎網格,有效解決社區服務半徑過大、服務力量不足等問題。同時,完善基層治理平臺,建立人口裝戶圖數據“村居采集、多方使用”和“實時更新、比對校驗”機制,裝戶圖重點人群標簽化率實現100%;與全市“一網通辦”平臺深度融合,拓展品質養老、主動救助、志愿服務等應用場景。深化“五社聯動”,調動駐區單位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構建居民議事等五個居民自治場景,實現居(村)民委員會重大事項制度“四議一審兩公開”推行率等三個100%。此外,會同有關部門推動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沈陽、品質養老等民生工程在社區落地落實。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進社區行動,強化專、兼職網格員吹哨機制。發揮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有力有序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做好“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健康服務工作。
關鍵詞:“品質養老”服務
年底前打造老年人助餐點300個
第二方面,實施“品質養老”服務創新提升工程。8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擴大到500個社區。全面啟動“品質養老”進社區、進村(屯)三年行動計劃,年底前培育“品質養老”社區383個、村(屯)453個。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年底前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100%達標。開展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動,年底前打造老年人助餐點300個。同時,提升機構養老服務,對25家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實施改造提升,年底前實現每個區縣 (市) 建有 1所以失能照護為主的公辦機構,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由55%提升至80%。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確保全市養老機構均能以不同形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優化養老智能管理平臺,將線上點單派單、遠程監測管理的“智慧管家”模式在老年人家庭推開應用。壯大養老服務市場,探索在城鄉社區開展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配置、租售、回收等業務。
關鍵詞:救助福利保障
今年7月1日起特困供養標準城鄉統一
第三方面,實施救助福利保障創新提升工程。推進社會救助城鄉統籌,持續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孤兒養育等社會救助標準,于今年7月1日起實現特困供養標準城鄉統一。提升社會救助精準度,持續推進“解憂暖心工程”,充分發揮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作用,開展低保邊緣戶、困境兒童、殘疾人等近40萬特殊群體的網格化排查,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方式,主動發現并及時將符合條件人群納入保障范圍。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差異化實施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急難救助等,做到“一戶一策”。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適當放寬準入條件,實現社會救助覆蓋面擴圍10%以上。不僅如此,還要構建“大救助”體系,會同人社、教育等部門形成救助合力,引導社會組織等開展心理疏導、生活照料等救助服務;加強社會救助基金建設,落實慈善組織的稅收優惠、費用減免等政策。加大福彩公益金籌集力度,今年銷量力爭突破12億。組織實施“困境兒童護眼明亮、安居樂業”行動,“冬季送溫暖”“夏季送清涼”流浪乞討人員專項救助行動。
關鍵詞:社區社會組織
年底前每個城市社區擁有10個社區社會組織
第四方面,實施社會力量協同創新提升工程。年底前確保每個城市社區擁有不少于10個社區社會組織,每個農村社區擁有不少于3個社區社會組織。以全市社區工作者關愛基金為基礎,豐富社區治理資金池,培育引導社會組織開展關心關愛服務,實現公益創投等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覆蓋全市社區。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廣泛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年底前實現愛心廣場項目13個區縣(市)全覆蓋。建立市級社工站指導中心,扶持2-3個區縣(市)級品牌社工總站和10個鄉鎮(街道)星級社工站。年內出臺《沈陽市志愿服務條例》,制定志愿者星級評定等指導性文件,探索建立“時間銀行”志愿服務長效機制。
關鍵詞:社會事務管理
落實未成年人保護年度10件實事
第五方面,實施社會事務管理創新提升工程。加強區劃地名界線管理,不斷優化沈陽市工作措施。舉辦《講好地名故事,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主題展覽。殯葬管理方面,持續強化殯葬服務保障能力,在加強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殯葬服務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行生態節地綠色安葬,年底前新增骨灰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67%以上,超過全省節地生態安葬指標兩個百分點;年度骨灰海葬突破4000盒,確保全省第一,力爭全國第一。加強婚姻登記管理,繼續抓好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利用婚姻登記檔案數字化成果,實現沈陽市戶籍居民登記、補證、查檔等全口徑業務就近就便辦理。總結推廣皇姑區、沈北新區婚俗改革經驗做法。落實未成年人保護年度10件實事,年底前區縣(市)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加強收養登記規范化建設。
遼沈晚報記者 胡月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