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街巷旁添了新綠、老舊小區犬牙交錯的違章建筑紛紛被拆除、摩托車待行區讓出行更有序、規劃的臨時停車位讓城市有了溫度……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于去年11月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矢志數載終于圓夢。
10日,記者走訪中心城區發現,無論是市容市貌、交通出行,還是市民素質、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也發現一些整治過的問題就如痼疾,開始出現反復的勢頭。
15點20分左右,在石鑼鼓公園,不少市民前來游玩,一些塑料袋、包裝盒被丟棄路邊,而在旁邊并非沒有擺放垃圾桶。
17點30分左右,在小溪橋路口,一只既沒戴嘴套,也沒有拴牽引繩的寵物狗在非機動車道上四處亂竄,路過的不少市民不得不選擇了繞行,隨后,這只狗在路上拉了一泡尿,狗主人也絲毫沒有理會。
18點左右,在龍騰南路,記者看到,不少共享自行車橫七豎八隨意停放,有的甚至直接放在非機動車道或者人行道上,對環境秩序以及出行安全產生了影響。
創城不易,“守城”更難。站在新高度、新起點上,市民對城市的期待也更高了。面對這些創城后的反彈現象,怎么辦?怎么干?對此,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士,集思廣益,共同探討解決之道。
“目前,我市正積極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構建涵蓋43個部門和12個鎮街的‘大城管’格局,進一步解決了各級各部門協作性不強等問題。同時利用‘e龍巖’平臺,解決各類創城后反彈出現的重點、難點、熱點的問題。”市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月明表示,文明城市建設不能一勞永逸,針對存在問題,不僅要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加強整治力度,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市民素質,讓宣傳活動進社區、進學校等。
“實施文明城市建設常態化長效工作是一項繁重的系統工程,又是一個漫長的漸變過程,建議針對街道、社區等建立更為科學的考核辦法。城區7個街道管理范圍大小、工作難易程度、發案數量不盡相同,對于街道的月評季評不能用簡單的發案處置率來衡量,每個季度對街道的獎勵經費應明確用途,同時建議對街居干部進行適當的獎勵。”新羅區文明辦副主任蘇容昌說,目前新羅區各街道都成立了街長辦、兩代表一委員工作站,還任命了街長和巷長,上下聯動機制和聯合執法平臺逐步形成;各街道通過街巷長制運行運行情況,形成了“巡查-反饋-協調-處置-督查-銷號”六部管理流程,使城市管理案件處置規范有效;各個街道目前已紛紛建立了網格化的管理新模式。
“創城過后,許多存在的老問題有了明顯的改善,甚至徹底地遏制住了,針對反彈現象,我建議建立整套長效精細的管理制度體系。”市人大代表陳柳芬表示,創城成果再鞏固依舊是個系統工程,除了需要各級各部門、街道和社區之間密切協調配合,全方位、立體式推進各項工作外,需以問題為導向,建立整套長效精細的管理制度體系。如針對養寵物,應規定辦理養狗證,對市民養寵物進行規范化的管理;針對共享自行車亂停放的現象,應劃固定停車位,并安排人員專門巡查等。“不僅做強‘面子’,更要做優‘里子’,這樣城市管理水平才會不斷提高,城市品質才會有所提升。”
“要始終把‘為民創城’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維護城市文明中有切切實實的獲得感,確保人人參與進來。”新羅區中城街道北門社區黨支部書記翁艷麗說,城市的文明創建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個市民的責任。應該進行創城正能量宣傳,說身邊創城事,在日常生活中滲透,讓居民愛聽、愛看,真正起到正面的宣傳帶動作用,喚起更多群眾的創城獲得感,讓維護城市文明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關鍵詞:
城市
新綠
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