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之后 二手車江湖再無直賣
如果從10年之后再追溯,大家會發現,對二手車電商行業來說,2018年其實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初,二手車直賣平臺瓜子二手車和人人車先后宣布了巨額融資,資本加碼了。而年中,二手車拍賣平臺天天拍車也宣布了新一輪融資——汽車之家戰略投資1億美元,對天天拍車給予產業資源和資本雙重支持。乍一看,二手車直賣VS二手車拍賣的模式之爭,似乎還要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但,我并不這么看。基于對行業的長期觀察,可能2018年之后,二手車直賣模式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2018第一個重大變化是,今后二手車江湖再無直賣。
其實,二手車直賣一直都有,個人與個人的買賣,從人類發明汽車那一天就存在了。但長久以來,它都不是一個規模化生意。隨著汽車產業大爆發和逐步進化,在汽車產業最發達的美國,要出售手中舊車,并不是賣給個人,相反主要是前往大型車商,或者二手車拍賣平臺例如美翰,因為拍賣模式速度快效率更高、競價充分賣價也更高。專業車商會對舊車進行整備,提升二手車性能和品質,再進行售出。實際上,車商在流通、整備、零售的環節都是有很大價值的,甚至是無可取代的。
當然,一直都有人不信邪的。為什么要讓二手車商賺差價,為什么不是個人賣給個人?特別是有了互聯網,信息溝通更順暢。所以2014年美國加州開出了一個Beepi,全球二手車直賣行業的鼻祖,結果Beepi交易量極低,嚴重虧損,2017年3月宣布慘淡關門。究其原因,在于直賣的效率非常低,售后問題多,很難實現規模化產業化。
說回國內,國內二手車直賣這幾年在資本推動下,廣告大戰風起云涌。但是二手車直賣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流通效率。二手車是非標準化商品,開在路上事關生死,哪個個人買家不得多看幾眼多思考幾天,所以成交效率非常慢,對賣家來說需要重復接待反復砍價,賣車體驗非常差。直賣平臺號稱是個人賣給個人,少了中間商,但并不像拍賣模式那樣大量買家同時充分競價,而傭金倒是沒少收,所以價格上并沒有優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其實并不等于“賣家多賺錢”(此處應有重點符號)。至于售后等問題,更是見于各大媒體,比比皆是。
說到底,“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口號。當然,烏托邦式有時候更能吸引眼球。可以很負責任地說,二手車行業幾個大玩家的營銷能力倒是不差的。
當然,大家看各大直賣平臺宣稱成交量不少,因為很多很多很多的二手車商冒充個人在買車。
但是,光靠車商冒充個人買家是不夠的。大家都是聰明人,一條路走不通,就會選擇走得通的路,個人賣給個人效率低,那就推出保賣業務。2017年以來,二手車直賣平臺開始推出二手車保賣業務,現在大張旗鼓低推向了全國——實際上就是平臺自己把個人的二手車先拿下來,然后再通過自己的保賣平臺、車商進行銷售。這樣的探索絕對是好事情,提高了個人賣車的效率。而二手車直賣平臺自己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二手車商,號稱要做CARMAX(全美最大的汽車零售巨頭)。曾經,直賣平臺要消滅中間商,結果他們自己成為中間商。但是不丟人,服務好用戶才最重要。當然,保賣模式下的資金鏈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幫個人賣車,“二手車直賣”這種空有營銷噱頭的服務,正在被更為行之有效的保賣服務所升級替代。二手車直賣模式已經名存實亡。
只是,這些二手車平臺的烏托邦宣傳攻勢并沒有停止,還有無數的消費者,依然被壓根不存在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吸引來賣車。嗯,這樣的廣告真的好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