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企業利潤減少1700億為何統計仍然是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今年1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細心的網友對比去年同期數據發現:2018年工業利潤較2017年減少了1700多億元,但增速仍是正的(見圖),由此引發熱議。國家統計局工業司29日就此事專門刊文回應質疑。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298.3億元,同比增長16.5%。據2017年同期數據顯示,2017年1至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047.6億元,同比增長22.7%。兩組數據對比發現,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去年下降了1749.3億元,但數據顯示增長16.5%。
國家統計局表示,2018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數據是真實可靠、實際可比的。與2017年數據相比略有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企業調查范圍變化、剔除重復計算和非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剝離。
首先,在企業調查范圍方面,國家統計局加強統計執法,進一步規范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范圍,對不符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要求的企業進行了剔除。此外,根據制度規定每年定期要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范圍進行調整。
其次,近年來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經營越來越普遍,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開展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查情況,去年四季度開始,對企業集團(公司)跨地區、跨行業重復計算進行了剔重。
最后,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服務業企業改交增值稅且稅率較低,工業企業逐步將內部非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剝離,轉向服務業,也使工業企業財務數據有所減小。
國家統計局還表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與財政部的國有企業數據和上市公司財務季報數據總體趨勢一致,是反映企業實際情況的。1-5月份,財政部發布的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9%,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9%;一季度A股非金融企業凈利潤增速為23.6%。
關鍵詞:
統計局
利潤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