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審,家人抬著爬上三樓”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待遇要進行“生存認證”的爭議。今天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宣布,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這意味著,退休人員終于不用每年到社保部門報到,“自己證明自己還活著了”。
過去,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類似“年審”,退休人員每年要到社保部門去“認證”,證明自己還活著,這樣才能領取養老金,而且每一次“認證”的有效期限為十二個月,如果第十三個月開始沒有“認證”了,就自動停止發放養老金。這樣做的初衷是防止有老年人身故之后,家人沒有及時將信息上報,或者故意漏報、瞞報,仍然以老人的名義冒領養老金。事實上,在多年前,各地確實出現過很多這樣的案例:老人去世后,家人冒領養老金長達數年,數額多達十幾萬元,有的還偽造醫療票據,以老人的名義騙取醫?;?。這種騙取社?;鸬男袨樯嫦舆`法,也嚴重危害了基金安全,對其他參保人員來說也極不公平。
為了杜絕這種冒領的現象,保障社?;鸬陌踩?,社保部門展開了領取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工作,很多地區都要求退休人員每年在規定的時間內到社保部門辦理認證,需要采集指紋或者錄入面部影像。而很多退休人員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或者身患重病,去社保部門折騰一趟非常艱難,甚至有被家人抬過去的。還有不少退休人員并不在參保地生活,而是隨子女在外地居住,他們也要每年專程往返一趟辦理認證,費盡周折。另外,也有一些五六十歲的老年人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他們身體還算硬朗,仍在外地打工,每年也要為了回老家去“打個指紋”或者“掃個臉”耽誤工作。
人社部上午表示,將把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作為加強行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那么,取消了資格集中認證后,應該如何杜絕養老金被冒領的現象呢?人社部表示,取消資格集中認證并不是說就不進行認證了,而是構建以信息比對為主,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和遠程認證相結合的認證模式,讓群眾不用跑就能完成、開展信息比對認證。人社部將充分運用全面參保登記庫、持卡人員數據庫、就醫結算數據庫等已有監測數據,按月比對,分析判斷領取人資格。同時和公安、民政、衛生健康等部門聯系,在人口管理、就醫、殯葬信息等方面進行合作,以及乘坐飛機、高鐵的實名場景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進行資格認證。通過信息比對不能確定參保人待遇領取資格的,結合全面參保計劃,利用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通過組織健康體檢、文體活動、走訪等方式開展認證,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人社部門還將積極推行異地居住的遠程認證,使用網絡、手機APP等方式,基于互聯網的生物特征識別,使服務對象可以就近就地完成。對于在境外居住的,人社部門也會和有關部門磋商,盡快啟動互聯網視頻認證。
關鍵詞:
年審
養老金
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