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的生活一年排放多少溫室氣體?村里的上萬畝毛竹林一年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整個村子一年來排出二氧化碳多,還是吸收的二氧化碳多?……近日,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王懿祥教授團隊在編制村級尺度的碳排放碳匯測算方案的基礎上,依托無人機遙感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通過科學計算得出結論:杭州市余杭區百丈鎮半山村已實現“零碳村”目標。
“零碳村”是指在村子的行政區域范圍內一年的碳排放小于當年度碳匯量。具體來說,碳排放可以理解為村民工作生活中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等溫室氣體;與之相對的碳匯,則是村內的森林從空氣中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
記者在王懿祥教授團隊提供的《村級碳匯碳排放清單》中看到,測算方案共有43項指標,其中碳匯數據主要來源于生態環境中各類森林面積、各類草地面積、濕地面積等;溫室氣體主要來自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和第三產業等經濟產業、建筑單體、基礎設施等方面。
半山村地處山區、森林覆蓋率達91.6%。王懿祥教授介紹,首先要對這些林地的面積以及森林類型進行區分和測算,分別計算出生長量和碳匯量。這個過程主要借助無人機低空遙感技術,利用無人機采集的數據,通過空三解算、拼接,生成正射影像。通過正射影像,對各類森林面積進行測算,進而使用相關模型計算出碳匯量。根據測算數據,半山村2020年總碳匯量2889噸,其中大部分來自竹林,占比約86%。
為了摸清半山村的碳排放結構,王懿祥教授帶著學生在村里走訪調查。“要去村民家了解每日垃圾的產量、垃圾處理方式等信息,再結合一些官方數據,我們通過計算得出,半山村碳排放總量2488.96噸,其中最大來源是私家車產生的排放。”王懿祥介紹。(姜曉蓉)
關鍵詞:
無人機
手段
排放
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