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江寧臺創園一座占地6畝物聯網智能大棚內,一株株沿牽引線向上生長到2米高的番茄植株橫成行、豎成列地茁壯成長,翠綠的枝葉間,一顆顆鴿蛋大小、紅橙鮮艷的番茄果掛滿枝頭,惹人喜愛。偌大的棚內不見一名田間管理農民,每行植株腳下黑色滴灌帶上的滴灌口,正對著植株根部實施水肥滴灌;頭頂每隔幾米設有一個霧噴裝置,輕輕“吐出”白色水霧。這是江寧區新一代云上智能灌溉系統——“Corewell-436在線式智能型水肥機”的應用場景,該產品近日獲評2021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案例之一。
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征集工作由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面向全國開展,共收到661份申報材料,經專家評審、推薦,產生優秀案例205項。江寧區獲評5項,位居全國區縣首位。
上述在線式智能型水肥機可根據傳感器實時監測到的土壤水分、養分等數據,自動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濃度等,實現農作物定時、定量灌溉、施肥。“與常規施肥相比,該產品可節肥10%—20%,省水20%以上,節省勞動力50%以上。”該產品研發單位——南京科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管連勇介紹,通過智能灌溉系統,大棚內“黑珍珠番茄”畝產量約5500斤,比一般種植技術每畝增產500斤,增收1.5萬元。
目前,該產品在全區推廣應用面積已達1200余畝。新產品示范應用推廣,是江寧區農業農村局切實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興農政策之一。
完善的興農政策,激活了農業科技型企業及高校院所產學研團隊、項目、平臺落戶江寧的熱情,使當地形成一整套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其中包括1個國家級、8個省級、14個市級以及20個區級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在此基礎上,江寧區制定專項資金政策,給予區級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智慧農業項目30萬—40萬元的資金支持。
在利好政策、資金引導下,江寧區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取得較好應用成效,全區農業智能生產面積達到1.8萬畝,農業電商年交易額達到19億元,被評為江蘇省數字農業新技術應用示范縣,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區縣。( 王懷艷)
關鍵詞:
智能
政策
創新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