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這個高速發展的城市,每天都在發生變化。5年前,可能沒有人會想到,地鐵駛入“網絡化時代”,機場邁進“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高鐵將迎來“雙核驅動時代”……這5年的發展,足以讓每一個長沙人為之驕傲和自豪。
5年后,長沙又將是什么模樣?9月22日上午,中國共產黨長沙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在長沙人民會堂隆重開幕。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代表中國共產黨長沙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牢記殷切囑托 勇擔時代使命 全面建設以“三高四新”為引領的現代化新長沙》的報告(簡稱報告)。這份報告,為長沙擘畫了未來5年的美好前景。
過去5年,長沙各項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
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8%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9%
經濟總量過萬億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千億
常住人口過千萬
民生福祉顯著改善
13.42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
率先全國實施城鄉低保一體化
創造“房住不炒”的“長沙經驗”
連續1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市品質加速提升
啟動金陽、金洲、金霞新城規劃建設
建成區面積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未來5年,長沙將會建成這樣
那么,5年后的長沙,將會是什么樣子?記者通過梳理,用五個關鍵詞,為您呈現5年后的長沙模樣。
實力強勁:經濟總量要達1.7萬億元
報告指出,建設實力強勁的現代化新長沙。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經濟總量達1.7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比重達10%,數字產業占GDP比重超過45%。打造一批世界級、國家級產業集群,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協同發力,智能制造繼續領跑,科技自立自強走出“長沙路徑”,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營商環境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長沙,必須夯實先進制造業這個“壓艙石”,加快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強化領航企業培育,實施“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打造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力爭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實現“零突破”,產值過千億、稅收過百億企業數量翻番。
人民幸福: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7%以上
報告指出,建設人民幸福的現代化新長沙。居民收入水平與經濟發展實現同步增長,城市宜居宜業指數全面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鄉村振興示范市建設邁出新步伐,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長沙成為人民的幸福城市、幸福的人民城市。
把促進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加快群體共富、城鄉共富、區域共富、物質精神共富。發揮省會優勢,實施高質量就業提升工程、居民收入增長計劃,力爭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
品質一流:力爭城市常住人口達到1200萬人
報告指出,建設品質一流的現代化新長沙。堅持“做大城區、做強園區、做優片區、做實縣區、做靚社區(村)”,“五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堅持“東拓、西提、南融、北進、中優”,形成“一核兩副十片、一軸一帶兩廊”的城市空間格局。
城區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注重規劃引領,加強對城市重要節點的管控,科學確定建筑布局、造型、格調、色彩和高度,打造湘江和瀏陽河兩岸百里畫廊,優化濱水區天際線和標志性建筑集群,塑造靚麗城市名片。注重要素集聚,建好中央商務區,改造一批棚戶區、老舊小區,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人才持續流入、人口高效集聚,力爭城市常住人口達到1200萬人。
建成“十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打通4條過江通道,加快地鐵6號線、7號線和4條延長線建設,推進磁浮快線東延建設,力爭軌道運營總里程達到270公里。
治理高效:努力將矛盾解決在源頭、問題化解在基層
報告指出,建設治理高效的現代化新長沙。基本建成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的治理體系。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長沙、平安長沙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市應急管理體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韌性、更趨智慧。“黨建聚合力”工程走深走實,形成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格局。
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健全基層治理體系,學習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完善“吹哨報到”機制,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探索“互聯網+”治理模式,完善公眾參與城市治理的平臺和機制,努力將矛盾解決在源頭、問題化解在基層。
生態宜居: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建成“無廢城市”
報告還提出,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長沙。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備,生產生活方式加快綠色轉型。“山水洲城”特色更加鮮明,形成藍天常在、碧水長清、城鄉更美的生態底色。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深入實施,綠色發展走在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力爭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5%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推進“一江六河”綜合治理,基本實現城區市政管網雨污分流,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確保長沙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有效管控土壤污染環境風險,穩步提升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建成“無廢城市”。保護好一片藍天、守護好一江碧水、呵護好一方凈土,充分展現“山、水、洲、城”的秀美靈動。
鏈接
最新城市評級公布
長沙位列特大城市第十
最近,由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在2021年第18期《求是》雜志上公布,引發頗多熱議。記者注意到,在最新城市評級中,長沙位列全國14個特大城市第十,而在此前的統計數據中,全國10個特大城市沒有長沙。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7城(按城區人口數排序),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別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按城區人口數排序),其中,領銜的武漢距離超大城市的門檻僅有5萬人之差。
據說明,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李成輝)
關鍵詞:
前景
生態
宜居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