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打造魯班工坊名片、打造留學天津品牌……近日,市教委出臺《天津市教育現代化“十四五”規劃》,通過實施促進教育合作與開放多項措施,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深入發展,加快“一帶一路”教育共建,積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水平,提高留學生培養質量。到2025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果,教育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發展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據市教委介紹,今年起本市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規劃建設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完善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定期會商機制。對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承載平臺,統籌調配優質資源,做好基礎教育設施配套。支持高校共建京津冀課程聯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聯盟,推進課程學習成果互認、教師校長交流掛職等。構建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建立與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發揮全市教育優勢特色,支持雄安新區教育發展。加強與中西部教育協作,打造教育幫扶天津模式。支持天津師范大學高質量建設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實訓基地。深化“通武廊”區域教育合作,推動“通武廊”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雄安新區教育發展,辦好天津市第一中學雄安校區、天津市職業大學雄安新區培訓基地、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雄縣分校。
在提升中外合作辦學和人文交流水平方面,從今年起,本市發揮天津茱莉亞學院和天津音樂學院茱莉亞研究院作用,打造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培養高素質音樂人才的搖籃。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開展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和科研聯合攻關。加強高等教育國際協同創新,鼓勵高校參與組織國際和區域性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與國外高水平教育機構開展理工農醫類專業合作辦學。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多種形式推動教育“走出去”,引導高校自主、高效、有序赴境外辦學,建成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交流協作平臺。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與企業攜手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深化孔子學院(課堂)內涵建設。加強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開展青少年海外研學旅行,搞好友好城市學生國際夏(冬)令營活動。
打造魯班工坊名片,是本市實施促進教育合作與開放的特色舉措。“十四五”期間,本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優化魯班工坊全球布局,建設好海外魯班工坊。“全面完成非洲10個魯班工坊建設,建立非洲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出版魯班工坊建設年度報告,梳理魯班工坊建設成果,推廣魯班工坊建設經驗。”市教委工作人員說。
此外,本市打造留學天津品牌。發揮天津市外國留學生政府獎學金示范引領作用,優化外國留學生生源結構,提高學歷生比例。大力推介具有天津特色和國際競爭優勢的學校、學科和專業、課程、教材等,增強對外國留學生的吸引力。充分發揮外國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和實習實踐基地作用,完善外國留學生社會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留學環境。(津云新聞編輯張瑜)
關鍵詞:
天津
實施
多項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