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10月26日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從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的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0年底,我省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43.5億立方米,占總任務的73%,超采區三分之二的縣(市、區)地下水位實現回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今年,我省計劃通過實施水源置換、農業節水等措施,壓減地下水超采量7.46億立方米,目前各項工作整體進展順利。今年1-9月份,地下水位有8個月同比回升,9月份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全省深、淺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同比回升2.83米、1.08米,86個淺層超采縣中有80個水位回升,67個深層超采縣中有66個水位回升。
自2014年我省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以來,特別是2018年國家正式啟動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后,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以“節、引、調、補、蓄、管”為抓手,聚焦目標任務,科學謀劃部署,優化治理路徑,壓實工作責任,精準施策治理,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持續引水抓開源,水源置換項目有序推進。按照多引多蓄、能置換盡置換的原則,統籌推進城鎮、工業、農村、農業水源置換,最大程度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在城鎮生活和工業水源置換方面,不斷加強公共供水設施建設,擴大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增加江水利用能力,大力壓減地下水用量。江水利用量由2016年3.6億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19.58億立方米,今年以來,江水利用量已達19億立方米,預計全年江水利用量可達22.22億立方米。在農村生活水源置換方面,在南水北調受水區92個縣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水源置換,到2020年底,完成置換農村人口1354萬。今年計劃新增農村生活江水置換人口818萬,明年年底前,南水北調受水區農村生活水源置換任務全部完成,讓受水區農村居民全都喝上長江水。在農業灌溉水源置換方面,指導各地完善工程體系,統籌利用引江引黃和當地地表水置換農業灌溉地下水,最大限度壓減農業取用地下水,已累計擴大地表水灌溉面積777萬畝,今年計劃再新增159萬畝。
農業節水促增效,節水農業項目穩步實施。到2020年底,累計實施季節性休耕200萬畝、旱作雨養75萬畝、非農作物替代52萬畝、退耕3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1400多萬畝,推廣抗旱節水品種和配套節水栽培技術3400多萬畝。今年,計劃新增旱作雨養100萬畝、淺埋滴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120萬畝、退耕10萬畝,目前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引蓄并舉多補水,水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截至2020年底,我省已累計引調長江水96.8億立方米,引調黃河水53.8億立方米。今年,水利部下達我省引江計劃25.7億立方米、引黃計劃9.33億立方米。截至目前,我省已引江水28.9億立方米,完成年度計劃的113%;引黃河水10.23億立方米,完成年度計劃的110%,預計到年底,全年引調江水可達34億立方米。開展以河代庫行動,實施河庫聯合調度,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存蓄雨洪資源,監測顯示,截至10月22日8時,全省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達到48億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多蓄水20億立方米。以8條常態化補水河道和白洋淀、衡水湖為重點,結合汛期洪水調度持續實施生態補水,截至目前,已累計實施生態補水90多億立方米,監測顯示60%至70%的水量回補到地下。今年,已實施河道生態補水52億立方米,入白洋淀10.66億立方米,入衡水湖0.28億立方米,通過河道補水和引黃調水形成有水河長3943公里,水面面積20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河段實現常態有水,河湖水生態面貌為之一新。6月底,實現了滹沱河-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獨流減河627公里河道全線貫通,累計補水2.2億立方米,有力推動了河湖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改善和地下水回補。
剛性約束嚴管控,取水井關停行動成效明顯。實行總量控制,對縣域范圍內取水總量達到紅線的進行全省通報,暫停取水許可審批。嚴格許可審批,從源頭管控地下水開采,從2018年9月審批權限上收到省級以來,全省共注銷取水許可近萬件,核減地下水許可水量23億立方米。到2020年累計關停取水井4萬多眼,今年計劃關停取水井7.1萬眼,截至目前,已關停6.6萬眼。
考核問責嚴獎懲,治理措施和責任壓實落地。實行地下水常態評估通報制度,每月根據地下水位監測情況進行預警提醒,每季度對各地水位埋深和重點任務推進情況進行通報排名,同步落實資金獎懲。今年以來,對一、二季度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城市水源置換、引江水利用等超采治理重點工作進展連續排名靠后的9個縣(市、區)政府的分管負責同志進行了約談提醒,有力地推動了超采綜合治理工作。
關鍵詞:
1-9月份
河北省
深層
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