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系列助企紓困、保供穩價政策落地見效,去年全年工業企業利潤實現較快增長,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速達48.4%,遠高于整體工業利潤增速,對工業經濟引領作用凸顯。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092.1億元,比上年增長34.3%,比2019年增長39.8%,兩年平均增長18.2%。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解讀稱,去年工業企業利潤實現較快增長,盈利能力穩步提升。企業生產銷售保持較快增長,為企業盈利改善奠定堅實基礎。
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7.3%、36.0%、14.3%、12.3%,受高基數等因素影響,同比增速前高后低,但與2019年相比,各季度利潤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2.6%、19.4%、15.1%、16.5%,均保持較高增速,企業效益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
從單月數據來看,去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2%,增速較上月回落4.8個百分點。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說,在保供穩價持續推進、天氣寒冷生產減少的背景下,當月PPI同比增速繼續回落至10.3%,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盡管單月增速回落,但同時也傳遞出積極信號:中下游成本壓力緩解,行業利潤結構進一步改善。
李奇霖表示,12月份上游采礦業利潤占比從上月的15.8%繼續降低至6.4%,而中游制造業利潤占比則從上月的25.6%提高至39.3%。中游行業利潤改善,一方面是得益于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是依舊維持旺盛的外需為中下游制造業提供了需求支撐。
“未來中下游制造業的經營環境有望繼續改善。”李奇霖認為,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回落,中下游企業原材料補庫存的動力有所增強,而成本壓力的緩解也推動著制造業企業加大投資規模。
從行業表現來看,去年近八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部分行業增長較快,有6個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倍,有18個行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
高技術制造業成為去年亮點,對于整體工業利潤增長的引領作用較為突出。
據統計局數據,去年高技術制造業利潤較上年增長48.4%,兩年平均增長31.4%,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14.1和13.2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比重較2020年、2019年分別提高2.1和4.2個百分點,展現較強發展活力。
分行業看,醫藥、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利潤增勢強勁,較上年分別增長77.9%、44.0%,對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長貢獻較大;航空航天器及設備、信息化學品制造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分別增長76.2%、52.6%。
對于未來形勢,統計局強調,下游行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持續改善存在壓力,今年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下階段,要大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表示,今年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將會推出,為企業降本減負,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支撐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改善,預計今年工業企業利潤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長。(記者梁敏 王文嫣)
關鍵詞:
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4 3%
青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