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布局錯落有致,巷道曲徑通幽,結構精巧的閨樓、書閣、別業、花園、廂房引人入勝。為了采光、集雨、通風,每座民居都設置了四方天井。一廳一照屋,烈日下猶如三秋。

透過前連古民居的建筑藝術形式,迎面撲來的是蘊藏在這種形式里的人文情懷內容。經過歷史的沉淀,每一個建筑藝術符號都有自己的人文精神的寄托。古民居的經典之美,增添幾分世外桃源的安寧和潔凈。她如一壇密封的老酒,在時間里醞釀。當你的足音叩響在那深幽的古巷里,那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讓你沉浸在古典淡雅的美感中,遠離了喧囂與煩惱,思緒也隨著飄進了遙遠的歷史記憶深處。

大厝里建書堂,供子孫讀書。古香古色的窗戶,帶給后人的是時光的留痕,是穿越百年歷史的華美與滄桑。徜徉其間,如同步入一條綿長的文化隧道,聆聽風吹樹葉的聲音,仿佛聽見童子瑯瑯的書聲,四面八方一股股儒雅清風撲面而來……欣賞美麗的山水畫卷,感懷掩藏在畫卷下的文化,如同閱讀歷史。

八百多年歷史流淌,人文積淀豐厚。這里曾走出南宋右丞相、鎮南大將軍連沿公,文韜武略名揚朝野。科場摘桂,堅旗立匾的文亞魁、武首魁,則有連上進、連上拔兄弟。而登進士第的榜昭連元燦,學貫古今,能詩善賦;擔任一方教諭的連謙、連文顯、連原清等人,一生桃李滿天下。

這個以“連”姓為主體的大村落,素有“筆桿村”、“文化村”盛譽,現有大專以上學歷者近千人,其中博士27名,碩士28名,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名,教授、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等90余名,單從古民居“仙公厝”大屋先后走出的碩士、博士就有30多名,可謂書香傳世譽滿門。

在前連古民居大厝中,有一座大厝門前大埕左右各保存著一對旗桿夾。這座大厝建于清乾隆、嘉慶年間,因同治年間大厝主人連上進中第五名舉人,官府賜了一塊“亞魁”匾,在大門前豎旗桿夾,后來這大厝也叫“旗桿厝”,而這塊“亞魁”匾至今還完好地懸掛在大門坦上。“旗桿厝”,代表了前連人的驕傲和榮譽。

一片山水孕育一種文化,一方水土滋養一批生靈。前連古民居是一幅寂靜的山水田園畫,仙游的民間工藝和鄉土文化在這幅畫里得到充分發揮,凸現出鮮明的仙游地方特色。每一座大屋都寫著一段輝煌的歷史、裝滿一屋動人的故事。

徜徉在其中的大院和小巷,仿佛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古民居的古老、拙樸、凝重、蒼勁,坦然承載著歷史的淵藪與歲月的風塵,在固守著一份遠離塵囂的寧靜。

古民居承載太多的輝煌,走進其間,就是翻開一段段歷史,得到山水之靈氣熏陶,演繹地靈人杰的故事,悠遠而沉靜;品味一幅幅人物花鳥圖案,猶如砂中淘金,在品味著一首歷史詩,雋永而深邃!
關鍵詞:
福建省
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