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豐收季,風調雨順好年成。
正值秋分,金色的稻浪,農民的笑臉,成為三湘大地最美的風景。各地組織農民豐收節活動,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豐收贊歌;在豐收的盛景里,擁抱時代夢想。
早稻豐收在手 秋糧豐收在望
從年成看,今年仍是實實在在的豐收年。
據相關統計,今年全省落實糧食播種面積7119.4萬畝,可以超額完成中央下達給湖南7084.6萬畝糧食生產任務。
早稻豐收在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湖南早稻總產同比增加25.1萬噸,為全年糧食豐產打好了基礎。
秋糧豐收在望。眼下,從洞庭湖平原到衡陽盆地,中稻已開鐮收割,單產比較理想。晚稻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期,豐產勢頭看好。

人努力,天幫忙。省氣象專家稱,今年來,全省未發生重大氣象災害,基本上“風調雨順”。
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省委、省政府按照“穩面積、增產量、保豐收”的總體思路,全力推動全省糧食生產。省政府出臺“穩糧10條”政策措施,已落實中央和省級糧食生產投入資金將近18億元,各地整合糧食生產投入資金將超過30億元。“真金白銀”的政策扶持,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的謀劃,穩住早稻就穩住了雙季稻,穩雙季稻面積就穩住了“基本盤”。今年開春,省里及時下達早稻播種計劃面積1800萬畝以上。各地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層層傳導壓力,落實早稻種植面積逾1820萬畝。
推廣先進技術,攻單產、穩總產。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推廣優良品種,組裝先進實用技術,全省新建、改建標準化育秧基地392個,發展早稻集中育秧988萬畝,為“缺機具、少勞力”的糧農解了燃眉之急。
層層辦點示范,樹起高產樣板。全省創建省級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17個,示范面積26.3萬畝。在12個縣開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全省代培管、代防治服務面積超過3000萬畝,帶動大面積創高產、奪豐收。
祈求風調雨順 期盼更大作為
豐收的喜悅唱出來,歡慶的鑼鼓敲起來。各地搭起豐收的舞臺,廣大農民歡慶自己的節日。
在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衡陽縣,農民用田里的稻草編成草龍,祈求風調雨順。豐收節活動現場設在庫宗橋鎮華山村,大片的中稻搭配幾十畝彩色稻,呈現“中國農民豐收節”幾個大字,烘托出喜悅的氛圍。一條15米長的草龍繞著田塊,盡情地舞動,大家臉上樂開了花!
在田邊,種糧大戶徐正國告訴記者,今年種植“隆兩優2010”,穗長粒大,產量肯定高,令人欣喜。他撲下身子數稻穂粒數,每穗近200粒,預估單產600公斤以上。
在新田石羊鎮石鼓寨村,大家表演“中秋背龍”特色民俗慶豐收。“龍身”由18個人平躺頭腳相接,連接處有人扛背,伴隨著樂隊的樂聲,背龍沿著村里主干道環繞一圈,平躺的“龍身”保持雙手作揖狀,還不時停下來表演“石榴開花”“牽犀牛”“疊羅漢”等高難度動作,圍觀的人群發出陣陣喝彩。
在湘贛邊界的神農峰下,炎陵縣下村鄉大橫溪村開展網絡直播比賽,比誰家的柰李和獼猴桃銷得多。村黨支部書記陳學鋒說,村民嫻熟利用直播帶貨,從生產、采摘、品嘗全程直觀展示,從聽覺、視覺、味覺、觸覺上綜合“營銷”,增添了豐收的喜悅和味道。湘潭縣柳橋村的村民不僅直播銷售農產品,還直播蒙眼捉鴨、接力堆南瓜等活動,慶祝屬于農民的節日。
“三湘重農耕,田野美如畫。”在秋分時節,隆平高科舉行“慶豐收、感黨恩”活動,與會的代表們紛紛感嘆:黨的惠農政策真正好。日前,經農業農村部驗收,隆平高科重點研發的新品種“瑋兩優8612”,在隆回縣羊古坳鎮的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1114.8公斤,創省內中稻高產紀錄。
“人與稻,都趕上了好時候。”省內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楊遠柱稱,努力攻關奪高產,方能不負時代與人民。(張尚武)
關鍵詞:
盛景
帶動
歡慶
惠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