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億萬中國農民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節日——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豐收節”每年選在秋分拉開大幕,正是大地回饋農民辛勤勞作的時節。這兩天的南京,第一簍肥美的大閘蟹張牙舞爪浮出湖面,第一茬肥美的秋藕從荷塘被連根拔起,第一縷早秈稻在微風中垂下沉甸甸的頭……收獲的喜悅藏在一個個“微鏡頭”里。記者走進田間地頭,去感受農民心底升騰起來的幸福滋味,去傾聽他們對生活最美好的期盼。
蟹農趙新兵:一年忙到頭就盼著這幾個月
【微鏡頭】九月圓臍十月尖,正是吃蟹好季節。晚上7點,高淳區固城街道禪林村村民趙新兵準時出發,去自家蟹塘捕撈螃蟹。天色已暗,“腳癢”的螃蟹開始不安分地往岸上爬,抓住這個時機,趙新兵趕緊下網,不一會就收獲頗豐,滿滿一兜大閘蟹“大展拳腳”,爭搶著往外爬。
捕完螃蟹后,趙新兵顧不上休息,趕緊打開微孔增氧機,啟動水泵為蟹塘灌水,機器運作起來,水面上蕩漾著一圈圈氣泡,從中心向四周發散。趙新兵告訴記者,當前個頭大的公蟹尚處在蛻殼關鍵期,增氧、喂食等各項工作一點也不能馬虎。尤其是這段時間天氣悶熱,蟹塘水溫升高,對螃蟹的蛻殼生長不利,需要格外注意。

時間轉眼來到深夜12點,趙新兵和愛人一起,將捕撈上來的螃蟹用香茅草捆扎好,與冰凍的礦泉水瓶一同放入包裝盒,等待第二天發貨,為此,他們凌晨兩三點才能休息。趙新兵說:“今年我們家的螃蟹規格大、質量高,至少是3兩的母蟹和4兩的公蟹,再小規格的少之又少。豐收季雖然累,但是心里很高興,一年忙到頭就盼著這幾個月呢。”
【話豐收】趙新兵介紹,今年他家養殖螃蟹30多畝,總產量預計超3000公斤,距離國慶節還有一周時間,已經200多個訂單在握。“中秋小長假每天收入一萬多元,國慶節估計也不會差,今年又是個豐收年!”說話間,趙新兵又接到一個預訂電話,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笑意。這是蟹農一年最好的時節,趙新兵和他的同行們,今年一共在高淳區養殖了螃蟹21.2萬畝,規格質量明顯好于往年,預計總產量可達1800萬公斤。
藕農馬大平:看著第一批秋藕上市,感覺很幸福
【微鏡頭】民間有俗語:“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昨天,棲霞區龍潭街道陳店村的荷塘里已是葉落藕熟,農戶正忙著從泥里“撈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53歲的馬大平在龍潭水一方生態休閑旅游區承包了900多畝荷塘,他是棲霞區龍潭街道陳店村最大的種植戶。昨日清晨,當記者見到馬大平時,他正套著笨重的連體防水褲,手握一柄高壓水槍,帶著幾位村民忙得不亦樂乎。
“挖藕一定要有耐心和技巧。”言語間,他半個身子泡在水中,探身、彎腰、臉貼到水面,左手握著高壓水槍,右手在水里摸索,瞄準目標后,水柱一陣猛沖,淤泥瞬間被沖開,這時馬大平的手再伸進淤泥里輕輕用力,深埋泥中的蓮藕被一把拽了出來。“手得順著蓮梗,抓住泥下的蓮藕,再用水槍沖刷旁邊的淤泥,等淤泥逐漸松散了,拉著蓮藕的莖稈往上提。”陽光下,這張滿是汗水和泥水的臉龐顯得格外動人。在挖藕人的辛勤勞作下,一節節白嫩肥碩長相誘人的蓮藕,最終將被端上南京市民的餐桌,同時也助力農戶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話豐收】馬大平說:“今年我家的蓮藕畝產能達到2500至3000斤一畝。挖藕是辛苦活,純粹靠人工,手要先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勢和長度,再逐段地清除淤泥,很是費勁,但現在有了高壓水槍,方便多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粗H手挖出的第一批新鮮秋藕上市,我們自己感覺很幸福!”
果農戴紅衛:今年產量多一倍,以節為媒引客流
【微鏡頭】金秋九月,正是獼猴桃上市的季節,在六合區橫梁街道三友湖村綠航獼猴桃采摘基地,一串串金黃的獼猴桃已經成熟,在葉片中探出“腦袋”,滿園的果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托果、掐藤、裝袋……昨天上午9點,綠航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戴紅衛正穿梭在一排排藤架間,指導游客挑選個大飽滿的黃肉獼猴桃。雖不是節假日,當天依然有40多名市民從主城區趕來體驗采摘游,購買了500多公斤獼猴桃。在網絡平臺、社區團購等新消費渠道,綠航獼猴桃目前銷量也達到了1萬公斤。
“今年的獼猴桃8月底就開始上市,50畝紅心獼猴桃已經采摘結束,產量近4萬公斤,獲得了大豐收。最近成熟的黃心桃子口感最好,酸甜度比往年也有較大提升,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將是采摘的黃金時節。”戴紅衛介紹,今年夏季,種植基地加強了田間管理,高溫天氣里,工人除了像以往一樣給藤架根部補水外,還用噴霧機對著葉片和掛果進行補水,進一步減少日灼帶來的影響。
【話豐收】戴紅衛說:“我們果園占地500多畝,是南京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今年獼猴桃的總產量預計可以比去年多1倍,達到80萬斤,采摘期可以一直持續到十月底。最近我們正在籌備獼猴桃采摘節,以節為媒進一步吸引客流,帶動消費熱情,促進銷量。”(張希 杜瑩 朱旖旎 倪繆 康孫敬)
關鍵詞:
辛勤
期盼
回饋
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