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人工智能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堅守源頭核心技術創新,我們長期關注如何更好地讓行業享受AI紅利,打造每個人的AI助手?!边B任5屆、履職21年,劉慶峰代表持續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創新應用建言獻策。
(資料圖片)
當下,以ChatGPT為代表的認知智能技術的突破引發了全球熱議和關注,認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處在“歷史機遇期”,給社會帶來各種變化,讓整個社會的信息獲取更加簡潔高效。劉慶峰提出,應當“加快推進我國認知智能大模型建設,在自主可控平臺上讓行業盡快享受AI紅利,讓每個人擁有AI助手”。
對此,劉慶峰提出六點針對性建議:
建議重視認知智能大模型研發,形成以領軍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體系,加速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
支持認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行業示范應用,推動認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醫療、辦公、人機交互和AIGC領域的價值落地;
進一步加大支持人工智能國產軟硬件技術底座,讓大模型建設和運行在國產化的存儲、算力、操作系統等基礎平臺上,中國認知智能大模型只有在國產技術底座上發展才能有自主可控的大未來;
建設認知智能大模型公共算力平臺,設立使用平臺的揭榜掛帥機制,讓更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創業企業也有機會站到國家公共算力平臺上進行模型訓練和算法創新;
構建國家數據資源平臺,匯聚認知智能大模型所需要的基礎性數據,在依法合規基礎上搭建數據共建共享機制,支持戰略科技力量站在國家數據資源的平臺上加速認知大模型的研發和產業化;
鼓勵產業基金參照OpenAI和微軟等股東的投資協議模式,積極探索更有利于創業團隊和核心技術骨干為夢想長期奮斗的股權投資協議模式,構建更好的科技創投生態和創新創業環境。
劉慶峰表示,今年他帶來8份建議,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助力醫療、養老、青少年心理健康、無障礙環境建設等社會民生領域,以及如何應對科技帶來的行業變化及倫理問題、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等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關鍵詞:
人工智能
智能技術
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