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4月17日,在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中國航天科工三院159廠、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北京飛航捷迅物資有限責任公司的青年志愿者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豐臺學校,以“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為主題,共同舉辦了航天科普活動。活動采用現場講解、實驗展示、交流互動等形式,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播撒探索浩瀚宇宙的種子。該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個學年全體師生共1000余人參與此次講座。
【資料圖】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青年志愿者開展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現場。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是什么能讓東風快遞能夠精確地到達既定目的地的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的設計員梁文偉博士講述的《航天裝備的領航員——慣導系統》,很好地給出了答案。他首先介紹了中國航天發展中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慣性導航技術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然后從導航技術的發展歷程、慣性導航系統的工作機理、工作特點、應用領域、以及核心部件的簡要情況等內容,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們講述了慣導系統實現精確導航地奧秘。
“為什么增材制造的制件性能好?”中國航天科工三院159廠的郭雨從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入手,向學生講述了《航天領域的增材制造》。展區參觀增材制造產品、觀看桌面打印機增材制造過程讓學生深度參與,抽取打印小禮品的環節更是讓同學熱情持續高漲。講座最后,郭雨為同學們留了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航天元素班徽吊牌設計大賽,實現了與學生更為深入的互動。
把氣凝膠放在花朵上,花瓣形狀幾乎不會改變;用1000攝氏度的火焰槍噴射氣凝膠材料,手在另一側感受不到高溫;把液體倒在材料上,會骨碌骨碌滾動……這是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張晚林博士《煙火里的塵埃—納米氣凝膠材料》科普講座的現場。張晚林從材料制備、納米效應、散射原理、超疏水原理及性能表現等方面為同學們介紹了神奇的氣凝膠材料,將研究神奇材料、探尋浩瀚蒼穹的種子輕輕的埋在學生們的心里。
北京飛航捷迅物資有限責任公司楊超博士則為同學們帶來了《從蒸汽工業到航天時代的機械與材料》。他的講座圍繞青銅時代的鑄造工藝與樸素器械,蒸汽時代的工藝進步與古典機巧,現代航天技術與新材料新工藝三個方面開展,重點對失蠟法鑄造這一青銅時代的古老工藝與3D打印這一現代材料成型方法進行了講解。楊超將注蠟機和3D打印機帶入了講座現場,與同學們開展蠟模制作互動,打印了學校立體logo,并與同學進行了現場提問和交流。
講座結束后,四位講師立刻被熱情的學生們團團“包圍”,“能不能再演示一次”“老師您剛才說的材料研制成本高嗎”……問題一個又一個從愛思考的小腦瓜里冒出來,老師們也是耐心細致的一個接著一個講解。熱烈地探討中,時間過得飛快,“一不小心就拖堂了”,第一次給中學生講課的小梁老師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通過參加此次活動,來自航天三院的青年不僅向廣大師生進行了多個領域的航天科普,更是在青少年中有效傳播了航天精神和航天知識,營造講航天、愛航天、學航天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的種子不斷萌發生長,有力推動建設航天強國的夢想走向現實。(封曉東/攝 閆潤澤/文)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159廠郭雨為同學們講述增材制造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圖為同學們在現場體驗增材制造設備。
圖為科普講座現場的學生們分享增材制造文創產品。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梁文偉為同學們講述慣性導航系統的工作機理。并讓同學們體驗陀螺的定軸性工作原理。
圖為科普講座現場的同學們正在認真地聽講。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張晚林為學生做科普講座。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6所姜銘向學生演示氣凝膠隔熱性能。
圖為學生在現場體驗氣凝膠材料疏水性能。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物資部楊超正在向學生講解基于FDM原理的3D打印成型方法。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物資部王碩博給同學們現場講解3D打印機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并制作打印樣件。
圖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物資部楊超正在對古典車床的數字建模和工作原理進行介紹。
圖為兩名學生正在參觀航天產品模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