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沒想到,現在尋烏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這么好?!边@是尋烏人常能聽到的來自外地朋友的贊美。今年一季度,尋烏縣連續3個月環境空氣質量位列贛州市各縣(市、區)第一名,全縣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為100%。
(資料圖片)
近年來,尋烏縣以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抓手,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一個“綠色尋烏”“生態尋烏”“美麗尋烏”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守護東江源頭
近日,由深圳市綠源環保志愿者協會組織的一項意義非凡的活動在尋烏縣啟動,來自深港地區的青少年志愿者們在這里開展為期三天的東江源頭科考之旅。
邁著探尋的腳步,青少年志愿者們先后來到尋烏縣三標鄉東江源村、富寨村,文峰鄉柯樹塘廢棄礦山綜合治理與修復項目等地通過實地考察、采樣、田野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東江源頭流域的自然環境、生態與水文化情況。
全面落實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自2016年江西、廣東兩省啟動實施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工作以來,尋烏累計爭取生態補償資金13.47億元,并全部用于生態保護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尋烏縣出境斷面、廣東興寧電站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為東江流域沿線居民、香港同胞送去奔騰不息的一江清水。
為深入挖掘“東江源”內涵價值,近年來,尋烏縣從“水治理”“水研究”“水旅游”和“水轉化”四個方面精準發力,深度聚焦馬蹄河水環境治理、規劃東江源精品觀光旅游路線、出品“東江源”礦泉水等重點任務,努力實現東江源品牌對尋烏綠色發展的深度賦能,推動生態優勢轉化,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
涵養生態建設
漫步尋烏城,隨處感受到這里被綠水青山環繞,開窗見綠、出門入園已成人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微風徐徐,清新的空氣帶著花香沁人心脾,碧水滔滔,翱翔的飛鳥伴著游魚蕩起漣漪。
如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景象,離不開尋烏縣圍繞“水、氣、土”三大環境要素落實各項提升舉措,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2022年,尋烏縣PM2.5均值為1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達98.6%,在全省排名前列;地表水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CWQI)為3.0445,位居全市前列;重點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并持續改善,太湖水庫、九曲灣水庫兩個縣級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土壤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未發生涉及土壤的環境事故。
條條街道干凈整潔,座座公園綠意盎然……近年來,尋烏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美麗尋烏建設,致力打造“山水客家韻、靈秀尋烏城”生態宜居縣城。2022年,美麗尋烏建設行動做足項目論證工作,共謀劃項目18個。其中,上報市級調度項目10個(工程類項目9個)、縣調度項目4個、前期準備項目4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2.5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61億元。9個市調度工程類項目年度累計完成投資4.63億元,開工率、竣工率、年度投資完成率達100%。
健全長效機制
尋烏縣制定并實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鄉鎮(城市社區)組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工作方案》《尋烏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及30個專項行動具體方案,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四梁八柱”基本構建。
在尋烏縣東江源國家濕地公園,管護員謝振海和同事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從東江源國家濕地公園創建至今,謝振海一直從事著濕地公園的保護與修復工作,正因為這些濕地管護員們的長期守護,如今的東江源國家濕地公園水清岸綠。
為深化鄉鎮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改革,2022年尋烏縣組建了鄉鎮(城市社區)環委會,各村(社區、居委會)共聘用了187個環保網格員,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并落實了8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切實打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
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尋烏縣堅持把環境執法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手段,生態執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2022年開展環境執法大練兵行動,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740多人次,對轄區內130多家企事業單位進行760多次現場執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生態環境法治得到有力保障。
2023年,尋烏縣將繼續圍繞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建設美麗尋烏的總體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來源:贛南日報
作者:溫珍仙 王宏偉
編輯:黃松林 實習生王妍淇 編校:李曦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李忠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