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未來產業是近年來興起的概念,目前國內外各界對未來產業的概念和范圍界定比較模糊,但共識正逐步形成。從發展愿景來看,未來產業能夠給經濟社會帶來革命性變化,引導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從發展驅動力來看,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新興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驅動的;從發展階段來看,未來產業處于產業發展的萌芽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從發展方向來看,未來產業是未來的新興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
基于上述分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對未來產業概念作了初步界定:未來產業是以滿足未來人類和社會發展新需求為目標,以突破性、顛覆性前沿科技創新為驅動,尚處于產業發展萌芽期,有望在未來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潛力、高價值產業。
目前,美、歐、日、韓等國家及地區都在加快布局未來產業。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制定國家層面發展戰略。通過出臺一系列面向未來技術和產業的政策性文件,對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指導扶持。例如,2022年8月拜登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授權多項措施加大科學、工程領域投入,推動半導體、量子信息和生物技術等發展。另一方面,實施專項行動,打造重點領域領先優勢。立足本國情況,聚焦未來技術和產業重點細分領域,針對性發布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例如,歐盟出臺《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為量子技術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過程提供指導。
中國信通院在跟蹤梳理世界主要國家布局方向、國內外機構預測基礎上,立足我國技術基礎和產業發展現狀,研判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包括:作為智能時代新型基礎設施的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借鑒生物大腦神經原理模擬人類智能的類腦智能;具備超越經典信息技術潛力的量子科技;面向人、機、物泛在連接的未來網絡;作為虛實世界沉浸式互聯空間的元宇宙;具備類人物理形態和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在人腦與電子設備間建立控制通路的腦機接口等。
我國已具備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的必要條件,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頂層設計仍需細化完善,技術產品短板亟待補齊,原始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對此,一是要做好跟蹤識別,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準確把握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加強未來產業方向研判,引導社會創新資源流向。二是要強化原始創新,培育未來產業創新主體。梳理關鍵技術攻關清單,引導各創新主體聯合開展攻關,推動跨領域、跨學科技術交叉融合。三是健全支撐體系,營造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環境。打造未來技術成果轉化平臺和未來產業中試驗證平臺,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四是深化合作交流,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支持我國領軍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全球未來產業分工合作,吸引全球新技術產業落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