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企業正在加快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
2022年開年以來,山東企業不斷傳來好消息——
1月12日,山東天岳先進在科創板成功上市;
1月14日,山東路斯寵物食品和青島盤古智能制造兩家企業同一天分別“趕考”北交所和創業板,成功“過關”;
1月27日,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
……
與此同時,實力強勁的魯企上市后備軍團同樣令人期待。
根據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月27日,A股IPO在審的山東企業共41家,其中,科創板3家,創業板20家,滬深主板14家,北交所4家。
去年,全省新增境內上市公司37家,而目前在審企業數量已經超出去年。這意味著,山東企業上市數量有望再創新高。
上市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地方經濟實力和發展速度的重要標志,同樣也是影響地方經濟的重要因素。
曾經,山東經濟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優、新動能成長不快等“成長的煩惱”,在資本市場表現不夠活躍。這幾年,山東毅然決然走上“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之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同時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出政策、優環境,在培育企業資本上市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近年來,山東各地市紛紛在資本市場發力、你追我趕,為山東資本市場勾勒出一條上揚曲線,全省上市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作為山東經濟的龍頭,青島亦是進擊資本市場的先行者、主力軍,表現亮眼——
2019年,新增9家上市公司,刷新紀錄;2021年,新增15家上市公司,再創新高。
從最新披露的A股IPO在審魯企名單來看,青島以12家的數量居全省16地市首位,IPO后備軍團實力雄厚。
01
加速進軍,格局重塑
剛剛過去的 2021年,是山東資本市場的豐收年。
山東省新增上市公司37家,創近十年新高。其中,新增滬深上市公司33家;北交所累計上市公司達7家,位居全國第4位。
這表明,山東企業運用資本的意識和能力顯著增強,折射出山東產業轉型的成果。
過去的山東受資源型、重化型產業結構所累,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2018年,整個山東省僅有一家實現IPO,上市數量觸底。同年,山東拉開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幕,產業轉型的同時鉚足勁,大力培植企業上市。
成效立竿見影。2019年,山東境內外IPO數量達18家,新增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全國占比達9.1%,創十年新高。
濟南
魯股在資本市場的突破,印證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全面起勢。截至2021年底,山東省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71家,進一步縮小了與廣東、江蘇、浙江等資本大省的差距。
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全省各地市爭先恐后競逐資本市場的合力效應。
從境內上市公司分布的區域來看,在山東16市中,青島 58家,煙臺 45家,濟南 43家,濰坊、淄博均為 29家,威海 12家,德州、濟寧均為 10家,濱州 7家,東營 6家,臨沂 5家,泰安、棗莊、聊城均為 4家,菏澤、日照均為 2家。
“山東三核”濟青煙三市,上市公司總量占到了全省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梯隊”。在激烈的競逐中,三強格局發生變化。
煙臺
2011年5月,正海磁材上市,煙臺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越多年保持山東第一的濟南,上升到第一位。
在資本市場,兼具開放稟賦和金融基因的青島曾率先出發拔得頭籌。早在1993年,青啤就成功在香港上市。這是青島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內地赴港上市的企業。
后來,青島企業上市的步子有些慢了。從2018年起,青島發力。這一年,山東6家企業IPO“過關”,均來自青島。2019年,青島轄區9家企業成功登陸A股市場,掀起一波高潮。2020年,借助創業板改革和注冊制試點的東風,青島一舉成為山東省內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山東企業積極把握注冊制改革機遇,加快上市步伐,企業上市工作呈現“數量多、質量高、結構優、后勁足”的特點。
青島、煙臺、濟南的三強格局在2021年進一步“定形”。
當年,青島轄區新增境內上市公司14家、境外上市公司1家,再創歷史新高,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72家,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和總數均穩居山東首位,北方第三。煙臺新增上市公司4家。濟南新增上市公司8家。
2021年,山東資本市場運行穩中向好,企業上市和直接融資成效顯著,既有“量”的增加,也有“質”的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02
12家后備企業什么來頭
山東后備上市企業數量眾多和實力雄厚。
截至2月27日,A股IPO在審的山東企業共41家,包括青島市12家、煙臺市8家、濟南市4家、淄博市4家,泰安市、威海市、東營市、日照市、聊城市各2家,濰坊市、濟寧市、臨沂市各1家。
與進入培育名單、接受輔導備案等節點相比,IPO在審顯然是更接近成功上市的階段。對照去年全省新增37家上市公司,目前IPO在審魯企已達41家,山東上市后備軍團數量可觀,儲備充足,上市數量有望接續再創佳績。
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產業基礎和升級方向,而上市后備軍團的質地和行業分布,則照見了城市的產業未來。
從在審的41家山東企業名單來看,具有鮮明的制造業特色。
以青島為例。名單中12家企業,有11家屬于制造業,包括科捷智能、盤古智能、豪江智能、有屋智能、歌爾微電子、朗夫科技、大牧人機械、三柏碩健康科技、中加特電氣、青島積成和泰德股份,名單中唯一從屬于服務業的企業是日日順。這與青島制造業立市,并于近年來加碼制造業,重塑制造新優勢的城市戰略相契合。
從11家制造企業所屬的細分行業來看,多家瞄準智能制造,深度探索數字與制造融合共生,正處于制造業向先進、向高端邁進的大勢中。
科捷智能是一家深耕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不到7年時間,已經成長為擁有自有核心技術與產品的專業集成商。目前,企業在科創板提交注冊,有望成為青島轄區第六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正在沖刺創業板的有屋智能也是智能制造賽道的選手,通過整合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企業資源,創新智能制造新模式。
歌爾
作為上市公司歌爾股份的子公司,歌爾微電子是一家以MEMS器件及微系統模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無線耳機、可穿戴產品、汽車電子等領域。從應用領域不難看出,歌爾微電子既是名副其實的“硬科技”企業,也是處于時代風口的高端制造業企業。
11家制造企業中,即使有些企業身處傳統制造業領域,也有自己的“拿手絕活”,是各自細分領域的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具有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優勢。
盤古智能深挖風電行業潤滑系統市場潛力,成功走出了零部件加工行業產品高同質化的困局,在集中潤滑系統這一細分領域跑出了加速度,成為風機潤滑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目前已開啟創業板IPO之旅。
朗夫科技生產的集裝箱液袋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市場份額超過20%,是中國鐵路、俄羅斯鐵路、美國CSX運輸公司、馬士基集團、赫伯羅特公司、法國達飛等許可運輸的液袋品牌,屬于典型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
中加特
另外,大牧人機械、青島積成等都是近幾年新晉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加特還多次入圍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均出現在名單中。當前,中國正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名單中這些企業質地優良、前景廣闊,如能順利上市,將進一步優化青島乃至山東的上市結構,提升上市質量。
03
“十四五”目標:上市企業突破100家
對城市而言,抓上市后備企業的培育,就是抓城市的未來。擁有數量可觀、質地優良的上市后備軍團,企業上市才會持續“加速跑”。
近年來,青島在資本市場持續發力,新增上市企業數量不斷刷新紀錄,這與城市高度重視梯度培育,形成充足擬上市企業梯級儲備密不可分。
青島
一方面,青島通過開展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等,讓企業、企業家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距離越來越近,激發企業謀求上市內生動力。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全市舉辦各類企業上市相關的培訓160余場次,參訓企業超過13000余家次,參訓人員達14000余人次,越來越多的青島企業、青島企業家逐漸認知資本、力求借用資本的力量做大做強企業。
另一方面,發揮政策的引導放大效應,結合企業上市需求,青島出臺了“真金白銀”的鼓勵政策,比如將市級企業上市獎由300萬元提高到400萬元,各區(市)也紛紛出臺獎勵政策,最高獎補達到1500萬元。
在給政策的同時,青島還為企業提供從培育、股改、輔導、上市和上市后再融資等全鏈條服務支持,優化企業上市的生態,將上交所、深交所、上期所及七十余家為企業上市服務的資源集聚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為企業提供上市前培育輔導、上市中協調服務、上市后資本運營的一站式服務。借此平臺,還吸引了多家擬上市企業落地青島。
對于資本市場,青島乃至山東省還抱有更高的期待。
山東提出,力爭“十四五”時期全省新增上市公司150家以上,總數突破500家。青島身為“山東軍團”主力,則提出力爭完成“十四五”末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家的目標。
要實現上述目標,就必須有更多企業進入上市后備軍團,并從中獲得脫穎而出的機會。青島亟需量體裁衣,鍛長板、補短板,找到發力的新突破口。
針對擬上市的企業,青島要繼續加大扶持力度,用好用足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等資源,為有上市意愿的企業,嫁接優質投融資渠道,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善用資源,依托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優勢條件,滿足擬上市的科創型企業更多元化、創新型的資本需求。
12家IPO在審企業只是青島2022年發力資本市場的開端,只要著眼長遠、定向施策、厚植土壤,青島將匯聚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逐鹿資本市場,為城市更好地前行注入活力、動力。
作者 |長亭 策劃 |沈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