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從去年開始,數字藏品NFT(Non -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代幣)從海外爆火并一路“燃燒”到國內,國內眾多NFT交易平臺也趁機崛起,不少NFT產品在平臺上被爆炒,價格快速翻升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自今年 5月份以來,受數字貨幣暴跌影響,多數NFT產品也在一個月之內跌了九成。記者近期采訪了島城多位NFT玩家,他們大多是白領、高校學生,小部分人看好元宇宙和NFT未來的前景,大部分入局是看到周圍的朋友們盈利了。但業內不少專家依然認為,被瘋炒的數字藏品沒有健全的價值錨定體系,僅為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待無人接盤時,特別是當監管之錘落下,上萬元的藏品可能一夜歸零。
半年盈利百余倍
沒套現又跌回去
“太后悔了,早知道這樣,我上個月套現就好了?!霸趰u城某企業做文秘的孫先生今年1月份在iBox買了幾百元的NFT產品,5月份的時候,價格已經漲到兩萬多元,這把他嚇了一跳。
“嘗試了那么多的投資方式,但這種漲幅還是太嚇人了,也真的是讓我第一次看到能盈利百倍的產品?!睂O先生說,不過,自己過于”貪心“,想著持有或許有更大漲幅,就沒有套現。到了6月,當NFT產品出現大幅下跌時,他再次打開APP,發現價格已經跌回當初的價格了,這讓他后悔不已。
張先生去年接觸幣圈,開始研究國內的NFT市場。“當時NFT便宜,大多是9.9元到19.9元的價格,而且很容易買到,一般中午12時開售,下午4時還能買到?!睆埾壬f,國內當時的NFT平臺并不多,他主要在騰訊以及阿里上購買一些感興趣的數字藏品,但從2022年開始,他發現兩大平臺上的藏品發售時出現了秒罄的情況。記者調查發現,數字藏品在國內“忽如一夜春風來”。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2月國內數字藏品平臺不過100多家,如今,短短幾個月時間,這個數字已經超過500家,幾乎每天都有10多家新平臺出現。而iBox是目前國內最火的數字藏品平臺之一。
記者登錄這類平臺發現,張先生此前買的“iBox 002號空投版”近期波動較大。目前價格僅為2000多元,但從該藏品的寄售記錄來看,6個買家中第五位接盤者的買入價格為12996元,賣出價格則腰斬至5300元,虧損巨大。
有的平臺泡沫過大
以為抄底卻成接盤
大學生曉青自去年12月份開始,陸續在樂享藝術、七級宇宙、唯一等數字藏品平臺實測了搶首發、抽簽、擼盲盒、二級市場搶圖等過程,成本在1萬元左右的藏品,目前價值約1000元。
“藏品首發搶購時,常常會出現‘顧客太多,請稍等’的提示,或者直接白屏,幾分鐘后便顯示藏品已經售罄。”在投資購買時,曉青發現,在數字藏品寄售市場上,類似情況也時有發生。
2021年12月底,曉青趁著iBox各類藏品暴跌陸續買了一些藏品,以圖片為主,“當時很多產品首發價299元,有的甚至低至10元。”今年5月份,曉青之前購買的藏品價格飆漲,10元的藏品價格漲至3000元,她選擇全部清倉。
“幸虧跑了,不然又虧了?!睍郧嗾f,雖然也有盈利的時候,但整體算下來,自己還是虧損嚴重。曉青告訴記者:“如果現在有人問我,我會勸退。甚至我最近建了幾個勸退群。價格漲得毫無道理,崩盤也會來得悄無聲息?!彼硎?,5月底在自己的勸退群里做了一個盈虧統計,88人參與,盈利與虧損比例約3:7,其中虧損1萬元以上的有25人,不少是大學生。和曉青的看法類似,一些經過“洗禮”的數字藏品玩家認為,不少平臺暗藏虛火。來自島城的數字藏品用戶安飛于去年9月開始入局數字藏品,當時曾在iBox平臺上花了不到20元購買一款藏品,今年初,這款藏品價格升至高點,達到15000元,價格翻了千倍。但安飛告訴記者,現在這款藏品已經跌到3000元。目前行情不好,有些平臺泡沫過大,現在入手有可能脫不了手。
跑步入場亂象頻發
“假內卷”炒作成分多
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內,數字藏品平臺層出不窮,其“玩法”大同小異,預售、拍賣、抽獎、開盲盒以及拉新用戶注冊等方式均可獲得藏品,并且售價不高,通常花幾十元就能買到,甚至很多都是免費。多位玩家告訴記者,國內數字藏品升值與否,除了看平臺背景外,還要看數字藏品是否會提供額外權益,比如優先購、抽簽資格、盲盒或是免手續費等,圈子里稱其為“賦能”。
北京市盈科(青島)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先生稱,數字藏品的價格來源于其底層的權利價值映射。正確衡量一個數字藏品的價格,不僅要考慮到它的稀缺性、獨特性,還要考慮到它的底層價值到底是什么。如果沒有合理的價值作為底層映射,單純的炒作不可持續。
一些平臺一邊發行藏品,一邊在寄售市場利用資本給本平臺藏品抬價,平臺作為代運營方與項目方合作“控盤”,“有些臺面下的手法就是通過手里的存量藏品左右倒騰,為了拉高價格”,青島大學營銷系教授崔克認為,絕大多數的數字藏品不具備長線投資價值,因為其缺乏實質性的價值。另一方面,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臺良莠不齊。(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薛飛)
關鍵詞:
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