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電科長汀閃爍及激光晶體項目在長汀稀土工業園區奠基。這個龍巖市首個生產性軍民融合項目,是中電科集團貫徹落實中央軍民融合戰略,推進企業支持龍巖、長汀老區經濟建設投資興建的項目,2019年下半年達標達產后,年產值可達2億元,稅收1000萬元。
龍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產業興市、人才強市三大戰略,全力打好項目落地、脫貧攻堅、生態環保三大戰役,取得累累碩果:龍巖列入國家軍民融合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林改第一縣”武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全國林改探索樹立標桿……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龍巖正不斷發揮新優勢,繼續向打造創新型工貿旅游強市目標穩步邁進。
產業興市增添新動力
龍巖將軍民融合作為發展壯大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和抓手,充分發揮蘇區優勢,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大做強軍民融合產業集群。
為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加快發展,龍巖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綱的軍民融合發展領導小組,建立軍民融合專題會議制度,編制《龍巖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發展專用車、光電、新材料等三大軍民融合主導產業。
在政策扶持上,出臺《龍巖市促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八條措施》,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并把軍民融合投產企業列入《龍巖市成長型中小微工業企業三年培育計劃》。2014年起,龍巖連續4年舉辦軍民融合項目對接會,連續3屆邀請軍工代表團參加“11·8”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暨中國龍巖投資項目洽談會活動,2015年還承辦了全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高端論壇暨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年會,不斷推進軍民融合產業。
與此同時,龍巖大力推動民品參軍。近年來,全市新增20多家企業進入軍隊物資供應商庫、新辦理11本軍工“四證”。
龍巖市軍民融合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企業民品參軍已初見成效,其中福建僑龍應急裝備有限公司通過“無償使用、無償培訓、無償伴隨服務”的做法,將移動式供、排水車供應武警部隊。截至目前,已供應應急搶險裝備95臺,銷售額達1.48億元;福建龍巖喜鵲紡織有限公司作為軍隊物資供應商庫企業,累計中標金額達5000多萬元……
據統計,僅2017年,龍巖實現與部隊、軍工企業新簽約建設項目29個,總投資129.3億元,軍民融合項目新開工16個、新投產9個。今年1月,龍巖再迎國家級“金字名片”,入列國家軍民融合特色產業示范基地,成為我省唯一的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截至目前,龍巖與部隊、軍工企業累計簽訂158個合作項目,已開工37個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1.2億元;成功轉移轉化41項軍工技術合作項目;全市46家企業生產的八大類產品供應部隊、軍工企業,實現民品參軍34.2億元……軍民融合已經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引擎。
文明之花綻放紅土地
整潔的地面,獨立有序的攤位,配套完善的市場工具,如今,新羅區韭菜園市場曾經的“臟亂差”已被“潔齊美”所代替。
韭菜園市場于1991年投入使用,“臟亂差”一直是市民反映較多的問題。作為新羅區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項目,去年2月,韭菜園市場開始改造升級。“改造之后,這里地板干凈了,攤位整齊了,還有共享冰箱。”市場內擺攤多年的攤主陳梅芳說。
2017年11月,龍巖喜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榮譽的背后,是一項項惠民利民的創城福利:2015年以來共有17個道路項目實現完工通車,中心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4000個以上,有效緩解了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創新實施背街小巷市場化管理,831條背街小巷實現保潔全覆蓋……
回顧3年文明創建路,龍巖市發揚“干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蘇區優良傳統,堅持“創城惠民、創建為民”的理念,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讓百姓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讓全民素質有效提升……一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市,在閩西大地崛起。
保持創建常態長效,成了龍巖下一個目標。去年11月20日,龍巖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設常態長效機制的意見》。從全力推進物業缺失小區規范化管理、文明督導常態化、“街長巷長”全覆蓋等多方面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再出發。
“在珍惜榮譽的同時,我們更要珍惜全市人民創城實踐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有效經驗做法,始終堅持價值引領、文化自信,始終堅持人民中心、共建共享,始終堅持市區一體、全民參與,始終堅持馳而不息、常態長效。”龍巖市委副書記、市長林興祿說。
美麗宜居呈現新面貌
春節前夕,位于新羅區龍門鎮的羅龍西路路面拓寬改造工程主車道正式通車。這一龍巖有名的擁堵路段在迎來大改造后,終于告別了逢節就堵的歷史。
“總投資1.8億元,全長約2230米,寬40米,雙向六車道,采用改性瀝青砼路面。”龍巖市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完成后不僅將大大緩解該路段路面壓力,同時占道經營現象也將得到根治。
“現在河的兩岸都有棧道,我和老伴每天飯后就沿著棧道走一圈,真舒服。”退休老人鐘琴所說的,便是中心城區龍津河東岸(東風橋—蓮花橋)的濱河綠道,棧道于今年春節前正式通行。自此龍津河兩岸景觀進一步得到提升,中心城區主要人文自然景觀以及公園綠地也都可通過濱河綠道全線串聯,形成一個不斷線的生態休閑系統。
龍巖市在推進宜居美麗龍巖建設上再度發力。在轟轟烈烈的城市交通治堵行動中,擁堵節點改造、“上天入地”等一系列城建工程助力改善龍巖城市交通。
關鍵詞:
龍巖
征程
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