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立冬,星沙大地卻“熱浪”不減:
項目建設持續發力,市“五個十大”重大項目順利推進,4個省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74億元,完成率達137.44%……撐起新一輪跨越趕超的脊梁。
民生工程加速升級,華通·匯達食品供應鏈基地、水渡河市場二期項目等項目雛形已現,讓市民的“菜籃子”穩產保供。
營商環境不斷升溫,商事登記審批便民化創新、首推“小微企業貸款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的“云抵押”模式……最優營商環境正轉化為最強吸引力。
目前,長沙縣61個新建重大項目全部開工,1至10月預計實現重大項目投資336.2億元,投資完成率為111.4%。由“闖”起步,靠“創”加速,從制造到創造,從跟跑到領跑,星沙大地正吹響最激昂的沖刺號角。
狠抓重大項目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上千畝的土地上塔吊林立,800余名施工人員揮灑汗水,樁機、推土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在城市上空合奏出一支奮發的“進行曲”。
這里是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今年6月28日開工以來,僅4個月便運出土方超20萬立方米,完成開挖進度90%。
為了加快施工進度,800余名施工人員加班加點地推動項目提質增速。“就在幾天前,經過二十多個小時連續作業,我們終于完成了站前高架橋項目首根超大直徑樁基的混凝土灌注工作,這也為站前高架橋的后續施工奠定了基礎。”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聯合項目部工程部長劉燾介紹。
在江背鎮的長沙梅花汽車制造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對廠房進行封頂搭建。該項目總投資為1.68億元,分為三期建設,預計今年一期建設可以全部完成,竣工后,可實現年產能8萬臺套,預計年銷售收入14億元,利潤8000萬元,稅收60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20個。
長沙梅花汽車廠房對面,另一家龍頭企業——湖南同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轉型升級之路也正蹄疾步穩。為響應加快由制造向智造轉變的號召,長沙縣啟動了湖南同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工裝夾具、模具及自動化和機械加工基地建設項目,達產后預計每年將新增利潤720萬元,稅收280萬元。
提質民生工程 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農貿市場是老百姓的“菜籃子”,同時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來,為保障百姓“菜籃子”拎得穩,長沙縣持續提質民生工程,讓市民在家門口收獲穩穩的幸福。
貨物裝卸和堆垛實行全自動智能化,每3分鐘能進出約16噸貨物,從菜場到餐桌將更便捷。總投資近10億元的華通·匯達食品供應鏈基地項目一期施工正緊鑼密鼓,建成后將成為中南地區最高端,湖南省首家集倉儲物流、食品研發及加工、電商平臺等于一體的現代食品供應鏈基地。
華通·匯達項目負責人劉學峰說:“我們將通過打造大數據平臺,實現園區內信息共享,數據共享,推動產業鏈的精準智能招商,打造新業態。”目前,該項目冷鏈物流中心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12月底投入使用。
此外,長沙縣以水產、海鮮和肉類批發為主的水渡河市場二期項目也在飛速推進中。該項目總規劃用地210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約15億元。市場一期于2016年開業,2020年完成年交易額約85億元。
二期項目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預計明年12月竣工。市場全面建成開業后,年交易額將有望突破100億元,新增各類稅收6000萬元以上,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萬個。
優化營商環境 當好服務“店小二”
營商環境是最重要的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去年9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正式掛牌,長沙縣把打造自貿區高效規范透明的營商環境作為制度創新的突破口,力爭打造最省心、最貼心、最放心、最暖心、最安心“五心”營商環境,實現從“筑巢引鳳棲”到“花開蝶自來”的華麗轉身。
政務改革有呼必應。近年來,長沙縣聚焦破解企業群眾反映辦事難、辦事繁、多次跑等問題,進一步推進商事登記審批便民化創新。在大型社區、人流密集等地區,試點投放了27臺智能商事登記自助機,為企業群眾提供24小時“自助辦、隨時辦、就近辦”的辦證服務,成為促進企業開辦“就近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又一新舉措。
助力創業解憂紓困。長沙縣政銀企合作在全市首推“小微企業貸款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的“云抵押”模式,辦理貸款不需手續費用,貸款全過程審批時間由7天壓縮至3天。同時,小微企業客戶辦理抵押登記手續不用再去不動產中心,可就近選擇合作銀行網點,極大提升了小微企業的貸款便利度。

為民服務創新不斷。接下來,長沙縣計劃推出十大改革創新舉措,以“雙對標”和“指標長”制度為抓手,一手抓政務服務便利化改革,一手抓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全力打造“中部標桿、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2021年1至9月,長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4.7億元,同比增長7.7%;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5%。(周游 寧霞)
關鍵詞:
重大項目
民生工程
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