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制造業等13個行業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按月全額退還;新增16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涉農、民營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優惠利率貸款;全面落實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政策,設立6個月的費用緩繳期,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延長,緩繳期間免收欠費滯納金;對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減免3個月租金

全面做好留抵退稅工作、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日前,保定市聚焦發展方向和當前面臨突出矛盾,出臺了一攬子穩經濟運行政策,特別是在保市場主體方面,著力強化國家、省系列政策全面迅速落地,并突出當地特點,創新舉措、靶向施策,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競爭活力和創新活力,努力實現穩經濟、促增長。
退稅降費,全面迅速落實國家、省系列政策
做好留抵退稅工作。對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13個行業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按月全額退還;抓緊幫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辦理留抵退稅,在納稅人自愿申報的基礎上,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還存量留抵稅額。加強退稅風險防范,依法嚴懲偷稅、騙稅等行為。
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做好政策解讀,加強培訓輔導,進一步拓寬“互聯網+便捷退稅”維度,依托電子稅務局,提供退稅提示提醒、小額退稅便捷化服務,全面推廣無紙化退稅,讓企業最大限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紅利。對全年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增幅排前10名,并獲得省級獎勵的縣(市、區)、開發區,市級財政按加計扣除新增減稅額市級負擔部分的100%給予獎勵。
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在落實好面向小微企業的價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的要求基礎上,提高政府采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預留份額,政府采購限額標準以上、400萬元以下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采購人應當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超過400萬元的,根據項目特點、專業類型和專業領域合理劃分采購包,積極擴大聯合體投標和大企業分包,降低中小企業參與門檻,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競爭,按照統一質量標準,2022年將預留面向中小企業采購的份額由30%以上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非預留項目要給予小微企業評審優惠,增加中小企業合同規模。
促進企業更快復工達產。落實屬地責任,發生疫情實行封控措施前,提前通知并指導轄區內企業做好疫情防控、人員安置、物料運輸等生產要素儲備,進行閉環生產,最大限度保障企業不停工不停產。積極推進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企業區域互認和部門協同機制。將“白名單”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頭部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車間)納入環保正面清單,保障其在環保達標條件下不停產不限產。創新豐富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精準服務2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和7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建立企業訴求快速回應和解決問題的服務機制,及時解答和處理企業復工達產中的具體問題。
精準施策,著力幫扶中小微企業
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新增16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涉農、民營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優惠利率貸款。加大對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產業貸款投放。指導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續貸條件的市場主體按正常續貸業務辦理,保持合理流動性。
降低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成本。全面落實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政策,設立6個月的費用緩繳期,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延長,緩繳期間免收欠費滯納金。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開發區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水電氣等費用予以補貼。嚴格落實收費標準下限制,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有上下限設置的,一律按下限執行。深入開展涉企收費規范治理,嚴查與貸款捆綁強制收費、中間業務只收費不服務、不落實支付手續費減免政策等行為,查處行業協會商會利用行政委托事項違規收費、利用行業特殊地位強制收費等行為,保障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法權益。
階段性免除市場主體房屋租金。對該市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減免3個月租金;對被所在縣級行政區域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或因疫情采取封控措施的上述相關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延長至6個月。鼓勵各縣(市、區)、開發區統籌各類資金,對承租非國有房屋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適當幫扶,鼓勵非國有房屋租賃主體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合理分擔疫情帶來的損失。2022年對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主動減免房屋租金的出租人,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按照有關規定申請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開展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組織國有企業、產業鏈骨干企業發布需求,支持更多中小微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形成融合發展格局。搭建重點產業中小微企業聯合采購平臺,分產業收集中小微企業采購目錄,提高原材料保供對接服務能力,降低采購成本。推動金融機構依托保定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線上+線下”金融服務保障,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用好中小企業應急轉貸資金,為資金周轉暫時遇到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轉貸服務。
創新舉措,全方位服務市場主體
為市場主體開展全方位服務。深入實施優化“微環境”、提升“微幸福”兩個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服務市場工作效能。組建技術助企服務隊,深化“百名專家進百企”活動,為企業提供訂單式、點菜式服務。開展信用塑企、質量興企、標準強企、品牌亮企、廣告宣企、執法護企、電商助企7個“一站式”幫扶行動,解決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發展困難。實施容缺登記和歇業備案制度。
優化企業招用工服務。開展“7+18+N”產業鏈企業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調查,“一對一”精準收集企業用工需求并及時線上發布,提升人崗匹配度。全面開放線上失業登記,推行智能化認證、電子化簽章、不見面服務。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整治發布虛假信息、向勞動者收取押金等違法違規行為。
支持企業掛牌上市。對于在不同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獎勵;對重組外地掛牌上市公司并將注冊地遷至該市的企業,以及將注冊地遷至該市的外地掛牌上市公司,視同首次掛牌上市,按照相應板塊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對轉入高層次板塊的企業,按照新轉入層次補助標準補足差額。
梯度培育企業做強做大。對首次升規納統工業企業,當年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下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當年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含)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建立國家、省、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梯隊,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研發創新、品牌質量、上市融資等精準支持,對2022年新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示范企業獎勵20萬元,對省級認定的小微型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獎勵20萬元。市級設立工業企業技改專項資金,優先支持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對2022年實施重點技改項目的工業企業,采取后補助的方式,給予新購設備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助。(寇國瑩)
關鍵詞:
穩經濟運行政策
做好留抵退稅工作
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
為市場主體開展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