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隨著氣溫逐步轉暖,遼寧大田春耕拉開序幕。鐵嶺市是遼寧省糧食主產區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為了搶抓農時,農戶們從春節之后就進入了緊張的春耕備耕狀態,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現在大田春耕已經全面展開。
總臺記者 楊雪:此刻,我正在遼寧鐵嶺昌圖縣老城鎮一家玉米合作社的高標準農田里,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的關系,遼北地區特別適合種植玉米,這幾年,鐵嶺全市玉米播種面積一直穩定在660萬畝以上。
總臺記者 楊雪:隨著氣溫逐步回暖,當地玉米的春耕正式拉開了序幕。據了解,這樣的一臺免耕播種機,一天按工作10個小時計算,可以耕種玉米150畝,效率是人工的百倍左右。不僅如此,用這種免耕機播種,對土壤也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既能讓土壤不跑墑,又能把種子均勻等深地投種到田地之中,保證了種子的出苗率。今年,這家合作社27300多畝的玉米田,因為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耕種效率大幅度提升,預計從現在開始,到5月10日左右,可以完成全部耕種任務。
總臺記者 楊雪:今天這里的天氣還是比較給力的,記者從遼寧省氣象部門了解到,由于去年秋冬季降雨明顯偏多,所以封凍前和當下土壤墑情都比較不錯。遼寧省氣象部門預計,農作物生長季溫度比較適宜,這給春耕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臺記者 楊雪:在東北,流傳著“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諺語,這幾年為了保護肥沃的東北黑土地,當地也是想出了很多辦法,秸稈還田就是其中的一項。過去,在春耕之前,是要把上一年地里的秸稈全部處理掉,但是現在通過保護性耕作,讓秸稈部分、或者是全量還田,這樣做既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還能為土壤提供有機質,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豐富土壤的生物多樣性。現在這里的黑土地變得更松更軟也更有營養了,同時土壤的蓄水能力也連年增強。根據測算,這里的黑土有機層逐年加深,現在已經達到40厘米以上。
總臺記者 楊雪:保護性耕作,讓社員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今年,遼寧將以玉米為重點,兼顧大豆、雜糧、雜豆、油菜、麥類、花生等作物,在全省適宜區域內繼續大力推進實施保護性耕作。人勤春來早,奮斗正當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也會取得一個好的收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