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省制定推動民族自治縣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搭建六大平臺 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大力發展旅游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近日,省委統戰部、省民族和宗教委制定了《遼寧省推動民族自治縣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方案》聚焦主導產業發展,把特色做成規模、使規模成為主導、讓主導變成集群,突出經營主體培育,加快園區經濟發展,增強園區經濟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大力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深入開展品牌營銷,打造更多“遼字號”優質農產品品牌。依托縣域獨特的生態優勢、山水格局、人文資源和社會基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促進“文旅+”和“+文旅”產業融合,高品質發展縣域全域旅游。加大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推進縣城交通、電網、水利、管道、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合理規劃布局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
《方案》提出,通過搭建六個平臺,形成推動民族自治縣高質量發展合力。搭建“一體推進”平臺,幫助民族自治縣解決三年行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搭建“要素保障”平臺,推動落實擴權強縣、擴權賦能,賦予民族自治縣更多資源整合使用自主權,在財政資金使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放權賦能,激發縣域發展活力;搭建“統戰支持”平臺,每個民主黨派省委會負責對口幫扶1個民族自治縣,為民族自治縣三年行動獻計獻策,利用舉辦知名民企助力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高端峰會、中日韓數字和大健康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全球遼商大會,為民族自治縣搭建招商引資平臺;搭建央地合作平臺,推動搭建遼寧省和國家民委省部會商平臺,共同探索實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對接國家民委和全國工商聯開展的“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推動民營企業到民族自治縣投資興業;搭建校縣合作平臺,充分發揮省內民族、醫藥相關高等院校醫療醫藥技術優勢,對接民族自治縣資源優勢,開展深度合作;搭建宣傳平臺,宣傳民族自治縣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升民族自治縣在全國的知名度,擴大民族自治縣影響力,講好遼寧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故事。
(遼寧日報記者 徐鐵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