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磁縣把發展壯大鄉村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做實組織保障,充實資金后盾,培養“產業能人”隊伍,著力打造典型村,有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磁縣堅持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通過農戶申報、鄉村干部走訪排查、行業部門信息篩查等三種識別途徑,對符合條件的戶采取針對性救助措施,切實防止致貧返貧。目前,共核實2900余件,向30戶防貧對象發放資金共106萬元,全縣沒有產生新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
磁縣立足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補實“三農”領域短板弱項。打造一鄉一品。根據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歷史文化特點,因地制宜,堅持發展產業特色和優勢。講武城鎮八里冢村集體流轉本村土地200余畝,建設溫室大棚25個,大力發展蒲公英種植產業,注冊了“蒲草婆婆”牌商標,蒲公英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20余萬元。加速農旅融合。磁縣堅持“旅游+農業”模式,依靠旅游資源優勢發展休閑旅游業,打造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磁州鎮開河碼頭、路村營鄉溢泉湖環湖綠廊、陶泉鄉天保寨等旅游區的建設,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好產業聯動。磁州鎮、講武城鎮的部分村區位優勢明顯,合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以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方式興建標準廠房、商鋪、集貿市場等基礎設施,通過招標承包、招商引資、使用權出讓、租賃經營等多種方式搞經營性開發,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60多萬元。

磁縣堅持盤活“人地錢”,激發三要素活力。把精銳力量充實到“三農”一線,選拔了13名縣直單位干部到鄉鎮任職,著力培養優秀農技研發人才隊伍、推廣人才隊伍、新型職業農民實用人才隊伍、優秀鄉村醫護人才隊伍等7支人才隊伍,通過專題培訓班、網絡課程等多種方式,培訓職業農民7300人次。破解用地難題,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盤活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釋放建設用地23平方公里,重點支持新產業新業態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齊雄 趙飛飛)
關鍵詞:
鄉村產業
鄉村振興
農旅融合
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