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后白鎮在鄉村振興中,立足黨建引領文化振“心”的機制建設,堅持文化發展理念,為鄉村振興鑄魂凝神,讓美麗鄉村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
“容酒與句容的不解之緣不僅體現在始于句容,更體現在創新在句容、傳承在句容。”江蘇容酒酒業有限公司行政負責人陳曉佳介紹,自容酒品牌2011年回歸在后白新建酒廠后,為了讓句容人能看到家鄉的酒、喝得到家鄉的酒、喚起家鄉記憶,不僅創新產品設計,容酒還將企業與文旅發展相結合,興建酒文化博物館,集休閑娛樂、景觀欣賞、酒文化展示于一體,著力打造多功能城市開放客廳。“博物館以流淌的美酒為脈絡,通過原酒庫、容酒洞藏、容酒儲罐、雕塑雕像、現代科技館等展示出容酒的釀造和發展歷史,將酒與養生、休閑、觀景、運動相結合,為客戶提供尋酒、觀酒、品酒多重游覽體驗。”
文化是反映一個地區內涵特質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資源,是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凝聚力和創新力的基礎。近年來,后白積極推動文化振“心”戰略,深度挖掘鄉土資源,以文化人、留住人心、提振信心。
后白人不僅將文化融入產品設計,更將對家鄉的愛融入一道道餐桌上的美味。二圣湖魚頭湯、王莊臭豆腐、茅西羊肉……在今年國慶前夕,后白鎮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后白原鄉美食節。現場端出各村評選出來的42道鄉土美食,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為拉動美食消費,帶動后白鄉土產業發展,早在去年底,后白鎮就向全鎮21個行政村征集特色菜肴,經由村民推薦、投票推選等方法,選出最具人氣和各村特色的菜肴,每個村匯聚形成“后白42道風味”。
“一折葉,二盛料,三壓實,四包,五扎繩……”今年端午前夕,一場以“濃情端午,與‘粽’不同”為主題的活動在后白鎮二圣村進行。現場,老師向參加活動的孩子們介紹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展示了粽子的制作方法。
“阿姨,我包的粽子怎么樣?”“老師,你再給我示范一遍。”隨著稚嫩的小手在粽葉間不斷穿梭,一個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出現在孩子們手中,現場縈繞著歡聲笑語,飄蕩著誘人的粽香。
自2018年后白鎮二圣村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村以來,“正”鄉風文明,帶動村風民風,便是二圣村黨委著力研究的事宜。“我們發現村里的青少年一代對傳統節日已經逐漸淡忘,就希望通過舉辦各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活動,讓他們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牢記并傳承下去。”二圣村黨委工作人員嚴成說。
句容稻米產業研究院則將后白鎮稻米文化在全鎮推廣,該院以“研學+農旅”為主線,總投200萬元建設句容稻米文化館,內設游客制作、體驗裝備、文化科普裝置品制作、展陳品制作采購、互動投影軟件制作(含播放設備),預計近期對外開放。
“整體園區加入了農事體驗及寓教于樂的研學實踐,依照時令,舉辦插秧節、豐收節、稻米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全面打造優質稻米和千年農耕文明的社會實踐基地。”句容稻米產業研究院負責人凌定坤說,還通過大中專院校、中小學生,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吸引周邊城市家庭參與優質稻米生產的全過程,體驗從插秧到收割再到包裝,讓稻米產業的科普更有持續性。
與此同時,杜氏家庭農場在場域及產品創新上首創鴨米IP,用IP打造場域形象,并作未來農場延伸設計。開發吉祥物小米YY和小鴨呱呱(Yummy之意,鴨+米元素的吉祥物),“鴨”代表長三角最好的鴨間稻田景象,“米”代表核心產品——江蘇省金獎香米,以吉祥物形象先開展文創設計規劃及思路。在藝碗好味稻的設計思路上主要表現后白鎮味稻小鎮稱號,以農民在稻田里的農事動作為主,并能與觀看碗的人產生互動。用文創來達到記憶效果,將后白鎮及杜氏家庭農場巧妙地烙印在整體畫面當中,凸顯稻田主題,又具有畫面感。
如果說“味稻小鎮”讓后白鎮聲名遠播,那么“西馮草坪”則是后白鎮的另一張名片。
“西馮草坪”依托“萌寵動物小鎮”“草毯綠波小鎮”和草坪優勢,推出草原音樂狂歡節、休閑康養文化節等品牌活動,農文旅相融合,借助草坪研究院的科技力量,打造科普學堂,吸引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游客來后白參加親子體驗、草坪運動、自然教育,享受美好田園生活,助力鄉村振興。(田馨 居新 慶海)
關鍵詞:
黨建引領
文化發展
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