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是地區經濟的“晴雨表”。近日,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統籌發展與安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5.9億元,增長14.2%,高于全省市州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數據會“說話”,全市“穩”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增”的勢頭進一步延續、后勁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突出、亮點紛呈。
從數據分析,促進我市財政收入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受益于有色金屬、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全市采礦業稅收實現較快增長;受益于貸款余額規模比年初新增225.7億元,推動金融業稅收增長36.5%;受益于大宗股權轉讓活躍推動個人所得稅增長54.3%;各級財稅部門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事項地方稅收的管理,地方稅種貢獻較大、增速較快;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456.6%。
產業運行保持平穩是基礎。放眼郴州大地,各個重點項目建設現場馬力十足、熱力似火。上半年,我市積極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拓展投資空間,全面促進消費,繼續擴大開放,“三駕馬車”運行良好。同時,重點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活力。
此外,我市6月8日正式實施市城區購房契稅獎勵政策,直接促進財政增收,6月市城區房產契稅完成1945萬元,同比增長47.2%。同時,通過綜合治稅,大力挖潛增收,市城區1月至6月,通過綜合治稅入庫稅收2.35億元。( 王路莎)
關鍵詞:
地區經濟的晴雨表
地方財政收入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
產業運行保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