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28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解讀新規稱,《辦法》對網絡訂餐有了更多新規定,其中特別強調,只有取得許可證的實體餐飲店才能在網上接受訂餐,沒有實體店的不能在網上銷售餐飲產品。餐飲企業必須保證在網上銷售的餐飲產品與在實體店銷售的產品質量一致。
網售餐食質量需與實體店一致
與此前國家出臺的相關法規比,新規對網絡平臺和入網餐飲戶的要求更加具體化。對網絡平臺開辦者、餐飲服務提供者、送餐人員以及各級監管部門的責任和義務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并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條款。
新規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等,不得超范圍經營;必須在自己的實體店進行加工制作,不得委托其他的經營者進行加工制作。網上銷售的餐食質量和分量要和實體店一致。
根據新規,網絡平臺方須建立并執行食品安全相關制度,包括入網餐飲戶審查登記、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制止及報告、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制度,并在網上公開。同時,平臺方應設置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訂餐信息保存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
網絡平臺方應當對入網餐飲戶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進行審查,保證其許可證上載明的經營場所等信息真實。同時,還要對餐飲戶的經營行為不定期抽查和監測,網絡訂餐的訂單信息保存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對發現的違法行為,要及時制止并立即上報。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
新規對送餐過程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無論是入網餐飲戶還是網絡平臺方,都應使用無毒、清潔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并對餐飲食品進行包裝,避免送餐人員直接接觸食品,確保送餐過程中食品不受污染。配送有保鮮、保溫、冷藏或冷凍等特殊要求食品的,應當采取能保證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鼓勵網絡平臺方提供可降解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網絡平臺方和入網餐飲戶須加強對送餐人員的食品安全培訓和管理。(記者黃瑩 通訊員潘露 姚林萱)
相關鏈接>>>
“爬蟲”技術抓取線上線下信息比對
入網餐飲戶違規將受嚴格處罰
消費者應如何甄別網絡餐飲戶?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提醒市民,首先要注意信息識別,如網上公示的餐飲戶名稱、地址、量化分級信息是A級、B級,還是C級,留意其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范圍,是否超范圍經營。此外,網絡訂餐應盡量選擇對其實體店較為熟悉的入網餐飲戶,多關注網友評價。發現問題可向網絡平臺和食藥監部門舉報。盡量少點生冷食物,選擇配送半徑較近的店,以降低安全風險。
據了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會通過與電信部門合作,對網絡訂餐進行精準監管。如利用“爬蟲”技術抓取網上信息,將入網餐飲戶線上和線下登記的信息,包括負責人、地址、許可證等等進行比對甄別,篩查出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超范圍經營的線下實體店入網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凈化網絡訂餐市場環境。
今年一年,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對美團、餓了么等各主要平臺入網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了重點檢查,并開展了網絡訂餐專項整治。檢查中暫未發現無實體店入網經營者,少數無證經營的入網餐飲戶已被查處下線。
關鍵詞:
實體
餐飲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