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歲末,東臺招商引資項目推進迎來“高光時刻”——以總投資100億元的宇量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為代表的一批重特大制造業項目相繼落戶,填補東臺市單個大體量制造業項目空白;總投資700億元的長三角康養基地穩步推進;愈發厚實的新能源產業蓄能起勢,迎來蛻變突破的新機遇。
東臺聚力打造“產業強市”升級版,確立“綠色制造地、生態康養城”戰略定位,聚集先進制造,加速智能升級,項目質量持續攀升。招引億元以上項目總數在鹽城市領先的基礎上,項目體量質量同步提升。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82個,較去年同期增加14個。凱盛“三新”產業基地、領勝3C系列組件模組及高性能材料兩個50億元項目落戶,項目體量實現由20億元級到50億元級再到100億元級的歷史性跨越。
智能升級“綠”作底色
在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產業鏈現狀、趨勢、方向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東臺下功夫推進智能升級,加速延鏈強鏈,推進產業從量變向質變向中高端提升,一批上市公司、優質項目接踵而至,“葡萄串效應”愈發顯現。
智能制造成為東臺新興特色產業的鮮明標簽。近年成長最快的電子信息產業也是智能提升最突出的產業,已形成由基礎材料、精密結構件、功能組件向系統集成、智能終端延伸的全產業鏈布局體系。
在東臺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區,日益集聚的重大項目產業群中,又添喜銳電腦組件、鑫科森、東富龍智能裝備、耀鴻覆銅基板、徠木精密電子、展志精密模具、本濤智能裝備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領勝3C系列組件模組及高性能材料項目,利用現有技術和資源向核心前道和高附加值模組兩端延伸,為智能終端產品制造打下堅實基礎。項目建設按“研發生產一體化、生產制造智能化、產品客戶高端化”三化推進,工程、設計、智動化開發中心根據客戶需求快速制定工藝流程、自主研發,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良率及制程穩定性,較之以前的生產流程,智能集成度提高10%、車間利用率提高15%、用工再降低10%。
綠色發展“智”為內核
城市即產業,產業即城市。如今,融合發展的理念已深深嵌入東臺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之中。從日新月異的新城區、新鎮區,到美輪美奐的新景區、新園區;從生態宜人的條子泥濕地公園、黃海森林公園,到風光各異的特色田園鄉村;不斷增添融智慧與生態于一體的新項目、新亮點,綠色發展加出精彩,也給居民百姓帶來新實惠。
何垛河七里漾創意產業帶、結發街特色街區、黃海森林公園“森鄰里·藝宿空間”及配套、高新區無界匯生態休閑帶……一處處融城市建設與生態康養、現代服務業于一體的新項目加速建成,提升城市形象,引導市民群眾闊步邁向新生活。高新區無界匯生態休閑帶,集親子童趣體驗、科技互動展示、鄰里運動社交三大主題功能,構建出享智慧、多維度、強功能、重生態的新城活力綠鏈。
位居無界匯核心區域的麥騰智慧創新工場,依托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已集聚42家在孵企業,把“能上樓的經濟”化為現實。已申報高企4家、申請發明專利36件,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在大海之濱,新型農村社區八里人家一步一景,實現人居環境質量與村民生活品質的雙提升。發揮甜葉菊科技園輻射作用,依托甜葉菊種植基地,“一杯茶、一條街、一個園、一個場”,“公司+合作社+農戶”持續推進“強村富民”邁向新高地。
比出干勁創出精彩
東臺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在復雜經濟形勢下的強勢上揚,得益于該市明晰先進制造業、高效農業、現代服務業主攻方向,以超常之舉實施“三全”招商戰略。

一方面,精選“產業鏈招商名錄”,圍繞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導產業,聚焦央企、國企、上市公司、行業領軍企業,創新招商手段,“全員”參與,多路并進,協同作戰;“全域”拓展,既重體量更重質量;“全年”出擊,持續升溫。公開遴選125名專業招商人員,每天在外招商人員保持在100人以上,保持敏銳“嗅覺”,展示奮斗精神,聚力攻堅重大產業項目,累計跟蹤客商225批次,洽談億元以上項目78個。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首都北京,高頻次、多層次、小分隊招商多管齊下,各類活動貫穿全年,金東臺美名傳遍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客商看好東臺、投資東臺,一批批產業項目紛至沓來。圍繞“新上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投產”,建立“每月一匯報,雙月一觀摩,季度一考核”機制,加大力度分類組織推進。兩個月舉行一次的高質量項目觀摩活動,已然成為各鎮區比項目成效、比發展質態的大擂臺,成為相互學習借鑒、競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舞臺。塔吊林立,廠房拔起,工程車來回穿梭……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一個個新興產業項目快投資快建設快竣工,扮靚了東臺產業提升發展的百花園。(王繼濤)
關鍵詞:
招商引資
先進制造
智能升級
項目質量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