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重鎮,闖出“數字先鋒”:沈陽鐵西,再成業界焦點。
1月15日,以“科創中國 數創未來”為主題的中關村數字經濟·沈陽高峰論壇暨沈陽中關村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成立兩周年大會在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會議中心拉開大幕,一連串重磅信息接踵傳出——
作為國家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也是全國十個之一、東北地區唯一超級節點——“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沈陽)啟動試運行;3個工業互聯網重點創新平臺——遼寧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交易中心、新型工業網絡(沈陽)實驗室、奇安信遼寧工業互聯網安全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同步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副校長唐立新受聘“數字鐵西”首席數字官,29名專家成為數字顧問;總投資約630億元的52個數字經濟及基礎設施項目集中簽約。
褪去重工業標簽,鐵西區堅定不移走創新路,疊加放大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優化提升環境優勢、創新優勢,率先布局、搶先發力,努力為遼寧、沈陽數字經濟發展當先鋒、打頭陣。
吹響“數字蝶變”進軍號角
“‘星火·鏈網’可看作是承載數字經濟發展、覆蓋全國的高鐵網絡,超級節點就是‘數字高鐵’的樞紐站。”1月15日,面對各界的熱切關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所副所長羅松介紹,“‘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沈陽)試運行,是遼寧省培育數字經濟產業生態的重大進展,將為其面向全球開展服務奠定基礎。”
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黨和國家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加以推進。立足優勢謀大勢,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決策部署,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數字遼寧建設、傾力發展數字經濟要求,吹響了遼寧加快“數字蝶變”的進軍號角。
“遼寧、沈陽,尤其鐵西區,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同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動作迅速,區域創新氛圍日益濃厚,我們把在全國布局的10個超級節點之一‘落子’沈陽并由鐵西區承接,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羅松進一步闡釋。“數字高鐵”沈陽樞紐站的運行,將把更大區域的工業數據挖掘出來,流轉、共享出去,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供有力支撐。
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奮力競逐,為沈陽建設“東北數字經濟第一城”貢獻力量,鐵西正積厚成勢。區域內數字基礎設施加速完善,建成5G基站2228個,基本實現5G網絡全覆蓋,在中德裝備園內規劃建設千兆光網和5G網絡,打造“雙千兆”示范產業園區;沈陽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落地,并與國家頂級節點對接。
數字服務平臺穩步搭建,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遼寧分院實現運營,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投入使用,SAP(東北)創新賦能中心、騰訊數字產業基地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與此同時,著眼于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鐵西區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與裝備制造業有效融合,完成企業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372家,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59個,建成華晨寶馬測試數據高速回傳等場景15個,在建和謀劃場景15個;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充分發揮中德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委員會、離岸創新中心等載體作用,實現了與德國“工業4.0”的技術協作和交融發展。
深耕區域合作做強創新引擎
從曾經的傳統工業聚集區到如今的數字經濟活力迸發地,鐵西在沈陽由工業文明時代裝備制造的“優秀生”轉變為生態文明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模范生”進程中,如何接續領軍、領跑?
答案是:創新。
歷經項目啟動建設兩年實踐,鐵西區領導層深切感悟到:沈陽·中關村科技園不只是一個區域合作項目,它更是從思維方式到發展模式的學習和提升過程,通過扎實推進與北京中關村機制體制、政策支撐、產業發展等六大協同,全面做強做大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著眼長遠,起步不凡,沈陽·中關村科技園“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三箭”齊發。從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揭牌,到科技創新基地概念規劃和城市設計方案發布,從集聚創新型企業93家、對接創新技術100余項,到光大智能產業園等一大批高質量項目簽約落地……沈陽·中關村科技園一步一個腳印由框架藍圖變為發展實景,被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評為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產業轉型示范項目。
與各類項目競相涌入同步的,是區域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發展新動能快速集聚。在這里,每周都有項目路演,企業家沙龍、企業成長訓練營、創新中國行及各類論壇、產業對接、雙創大賽活動交替進行,漸成品牌。
與創新生態日漸完善同步的,是區域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態勢的全面鋪展。學校、醫院、綠地、公園、高速路網不斷“上新”,一個有活力、有品位、有顏值、有溫度的新鐵西正茁壯成長,蝶變呈現。
在沈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沈陽·中關村科技園作為重要平臺,將為沈陽建設國際知名的創新活力城市提供助力;科技創新基地被納入全市35個核心發展板塊,成為沈陽振興發展和城市轉型的重要突破點。

在沈陽·中關村科技園項目強力帶動下,鐵西區高新技術企業從305家增至超過500家、瞪羚獨角獸企業從6家增至30家、上云企業從61家增至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從506家增至114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0”增至13家……大國重器與創新要素的疊加效應、聚變效應日益彰顯。
實干擔當謀求振興新突破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思路清晰,數字賦能產業升級路徑明確。鐵西區按照沈陽市“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意見,進一步確立打造新型工業化示范區的核心區、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力爭三年位列東北地區國家級經開區首位的目標,以實干擔當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
大批高質量項目鏈式集聚,成為鐵西實干的生動注解。論壇舉辦當天,總投資額約630億元的52個數字經濟及基礎設施項目集中簽約。其中包括,鐵西區與遼寧省聯通、移動、電信三大運營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加快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步伐,實施中國軌道交通列控系統基礎裝備自主化研制基地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等“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暨技改項目10個;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實施零碳智慧園區等數字經濟項目29個;拓展京沈對口合作的廣度與深度,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共同推進合作項目10個。
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關鍵支撐,鐵西區將乘勢而進,狠抓項目“謀立推建”,著力優化服務、招大引強,加速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發展態勢。
大批高能量級平臺實質性落地,為鐵西實干插上創新“羽翼”。論壇上,3個工業互聯網重點創新平臺建設方案重磅發布,為鐵西提升數字經濟吸引力、競爭力再添助力。其中,遼寧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交易中心將服務于遼寧工業大數據要素流轉需求,致力打造東北區域數據要素市場;新型工業網絡(沈陽)實驗室為全國首家工業網絡實驗室,將立足遼寧,為東北乃至全國的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規劃支撐、對接市場資源;奇安信遼寧工業互聯網安全創新中心將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服務平臺、工業安全靶場等,為工業企業提供安全運營服務。
同時,以院士擔綱“數字鐵西”首席數字官、29名專家顧問團組建為標志,大批人才的加盟助力為鐵西高質量發展壯大智慧支撐……
數字經濟發展風起云涌。新賽道上,鐵西正御風向前、全速進發。(金曉玲)
關鍵詞:
數字先鋒
業界焦點
數字蝶變
創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