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開局關系全局。今年以來,鹽城全市上下聚焦“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目標定位,振奮精神、昂揚斗志、只爭朝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一季度GDP增長6.3%,增速全省第一,展現“排頭兵”的擔當,實現精彩開門紅。從各項數據看,跑出了“快”的態勢,干出了“實”的家底,彰顯了“優”的特征,詮釋了“好”的內涵。

“快”是顯著特征。勇當排頭兵,速度要靠前,沒有速度,排頭兵的擔當就無法體現。從增長速度看,除GDP增速全省第一外,鹽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1%,全省第二;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3%,全省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5%,全省第一;進出口總額增長39.1%,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9%,全省第二;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長17.7%,全省第四,很多指標都跑進了全省第一方陣,這是很多年來沒有過的,實屬不易。尤其是今年一季度,鹽城疫情防控壓力陡增,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上漲,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沖擊,種種挑戰之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更是難能可貴。
“實”是發展基礎。鹽城是農業大市,農業穩則經濟穩、民生穩,在各項惠農政策推動下,農業持續穩產保供。鹽城夏熟作物長勢良好,蔬菜瓜果生產穩定,畜牧生產持續恢復,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2億元,總量全省第一,蔬菜瓜果總產量210.4萬噸,生豬出欄109.6萬頭,家禽出欄2579.8萬只,米袋子殷實,菜籃子豐盛。工業化是鹽城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季度鹽城工業經濟表現亮眼,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壓艙石”。23條產業鏈蓬勃發展,從“零”到“鏈”,從“鏈”到“群”,規模效應初步形成,溢出效應開始顯現,孕育了鹽城特色產業集聚的品牌雛形。掃描產業鏈中的明星企業,亭湖立鎧,鹽城經開區天合光能、SK二期、華人運通等重點企業增長勢頭強勁,新增工業產值169.6億元,撐起鹽城工業增長的半壁江山。現代服務業提質擴容,彌補傳統服務業因疫情沖擊受到的影響。一季度,鹽城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9%,高于全市經濟增速0.6個百分點,數字經濟、網絡消費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拉動服務業較快增長。產業發展離不開財政扶持和金融通暢。一季度,鹽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5.6億元,增長10.3%。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8897.4億元,增長17.7%,增速列全省第四位。
“優”是靚麗顏值。發展不僅要快、要實,也要優。優在順應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優在三駕馬車的動能重構,優在項目質量的明顯提升,優在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優在開放合作的縱深推進上。投資對經濟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鹽城狠抓高質量項目招引,每月組織高質量項目觀摩,高質量投資成就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濱海金光纖維、中海油LNG、大豐蜂巢電池、射陽弗迪電池,鹽南高新區尊紳科技、鹽城經開區天合光能電池等重大項目建設有力推進。一季度,新增納入統計的投資項目638個,拉動投資增長1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3.4%,高于全部投資14.9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鹽城嚴格疫情防控,開展一系列促消費活動,有力推動消費市場回暖。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5倍,通訊器材增長1.9倍,住宿和餐飲業外賣送餐服務增長33%。外貿在承壓中奮力前行,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動力。一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39.1%,列全省第二位,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50.8%,列全省第五位,鹽城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好”是幸福民生。發展經濟是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全市穩增長與惠民生互促共進,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以來,全市圍繞“穩就業”“保民生”各項決策部署,積極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和靈活就業,穩定就業崗位。一季度,鹽城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039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財政民生支出增長較快,也為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一季度,全市交通運輸、教育、農林水、衛生等民生支出分別增長88.8%、14.9%、11.9%、6.3%。鹽城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42元,同比增長6.3%,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6元,同比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5元,同比增長7.1%。物價水平總體穩定,一季度,鹽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7%,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下跌0.9%,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6%,消費品價格上漲2.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8%,物價穩成就民生的大幸福。
揚帆起航風正勁,勇立潮頭再爭先。鹽城正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堅定發展信心,展現擔當作為,統籌好發展和穩定,在大戰大考中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黃云鷹 陳為琨)
關鍵詞: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工業經濟表現亮眼
進出口總額
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