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從蘇仙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今年1至8月,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003.44萬元,同比增長68.5%。

近年來,蘇仙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掌舵,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積極創新發展路子,不斷探索多元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助推村級集體經濟“提檔升級”。
白露塘村轄區總面積4.3萬畝,其中耕地1362畝、林地37185畝。因地處高新區發展規劃范圍內,土地利用一直是困擾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白露塘村支“兩委”找準市場定位,利用緊鄰高新區、自貿區的區位優勢,套牢水、電、石“三駕馬車”,通過改造電站、維修水廠出租、承包采石場分紅、流轉閑置土地,集中連片做大做強蔬菜、艾葉、油茶等特色產業,盤活閑置資產用于門面出租等,全面激活了轄區內的土地、山水、田園、林業等特色資源的發展潛力。今年1—7月,白露塘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到60.29萬元,預計全年集體經濟收入可突破100萬元。
過去“草皮經濟”是飛天山鎮和平村的支柱產業,但為響應國家保護耕地、發展糧食生產的號召,和平村扎實推進“退草還耕”2500余畝,實現草皮種植“清零”。該村貫徹新發展理念,利用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國家級“休閑農莊”以及全省旅游名村、省級生態村等金字招牌,開辟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打造了集香芋、西瓜、紅薯農作物種植和民宿休閑、研學于一體的支部田園綜合體,夯實鄉村振興“家底子”。該村引進企業建成占地約120余畝,集水稻種植、蜜蜂養殖、土法造紙等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研學基地,有力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增收。2021年實現村集體收入35萬元,預計今年可達50萬元。
白露塘村、和平村的集體經濟發展之路,僅是蘇仙區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兩個縮影。近年來,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該區成立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工作專班,出臺《蘇仙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制度》《蘇仙區村級集體經濟月增收入“紅黑榜”制度》等6項體制機制,構建嚴密、高效、合理的工作體系,大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倍增計劃、深入開展“一書記一薄弱村”行動、消薄攻堅等行動。目前已實施200萬元以下小型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工程78個,引進、培育特色產業合作社483家,整合流轉閑置土地10.69萬畝,成立支部農場19個,成功打造了魚粉美食、稻香公園、四季果園、濕地公園、特色莊園等田園綜合體。
截至今年8月,蘇仙區已有5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其中7個村突破50萬元、2個村突破100萬元。( 曹敏)
關鍵詞:
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多元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村級集體經濟提檔升級